這里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系列,我是蘇珊娜·巴德
海面以下1500多英尺的地方,比沒有月亮的夜晚還要黑暗 。但即便在這個陰暗的世界里,也有持續性活動,其中包括洪堡魷魚群,每只體型都如矮小成年人,它們在水中四處飛奔尋找魚 。
“你可以將它們想象成小型火箭船 。它們在水中噴射 。它們瘋狂地進食 。它們總在尋找進食機會 。”
斯坦福大學的生物學家本·伯福德說到 。他表示,群體進食需要仔細辨別方向 。
“這些動物會同類相食;它們非常好斗 。因此群體生活可能存在一定風險 。我們認為它們在這些群體中進行的大量交流有助于避開風險 。比如,想象一下在擁擠的交通中開車時,周圍有一群好斗的司機,就像在洛杉磯那樣 。謝天謝地,你的車上有轉向燈、剎車燈和喇叭,因為這能避免很多災難的發生 。”
伯福德認為,洪堡魷魚用自已的信號方式在黑暗的海洋中交流 。它們將自己的身體變成活動留言板 。如何做到?像其它頭足類動物那樣,它們可以通過收縮和放松肌肉來迅速改變皮膚上的色素沉著圖案 。此外,他們的身體可以發光 。
“它們為色素沉著圖案創造生物性發光的逆光 。因此它們有點像電子閱讀器,就是你可以在黑暗中閱讀的東西 。它們基本上會選擇性地展現和隱藏發光身體的不同部位,在發光身體表面產生這些圖案 。”
伯福德懷疑洪堡魷魚能將不同色素沉著圖案結合起來,創造出復雜的信號 。
“因此每種元素也許都有其意義 。它們可能將其結合起來制造更多意義 。”
為了找到答案,他的團隊將攝像機裝在遙控水下航行器上,以研究魷魚的行為 。
“我們觀察它們在捕獵活動中如何按順序安排圖案 。”
研究人員發現,初步證據表明,在特定環境中,圖案順序會持續變化 。比如,周圍有同類時,魷魚往往會閃爍發光;而在追捕獵物時,魷魚的顏色會變暗,只在攻擊前改變圖案 。
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伯福德最終希望能進行水下實驗,給魷魚展示視覺信號回放,如果你愿意的話,這也稱為虛擬發光魷魚 。它們的反應應該很有啟發性(發光) 。
謝謝大家收聽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我是蘇珊娜·巴德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