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聽VOA慢速英語之建國史話節目,我是史蒂夫·恩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終于在1945年8月結束,美國人的生活開始恢復正常 。士兵們開始回家找工作,工廠停止生產戰爭物資,開始為和平時期生產商品 。與此同時,社會也開始發生其他變化 。許多美國人不再滿足于他們過去的生活方式,他們想要新的更好的東西,許多人現在掙了足夠的錢來尋找更好的生活 。數百萬美國人搬出了城市和小城鎮,他們在繁華城市以外的郊區買了新房子
。今天,我們來看看二戰后,郊區的發展和美國人口的其他變化 。“客廳在這兒,這是廚房,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到孩子們在院子里玩耍了 。”“是啊,孩子們……孩子們?喂,你打算要幾個孩子?我希望不超過六個 。也許我最好在后面多加幾個房間 。”這是家庭建筑行業營銷電影中的一對夫婦 。美國每十年統計一次人口,第一次人口普查發生在1790年 。當時,美國有大約400萬人口 。100年后的1890年,人口是6300萬 。到1950年,有超過一億五千萬人生活在美國
。在美國早期,平均每個母親有八到十個孩子 。生活條件艱苦,許多孩子幼年時就去世了 。干農活需要很多人,所以孩子多是件好事 。但是這些年出生率下降了,人們要的孩子數開始越來越少 。到1900年,平均每個婦女只有三、四個孩子 。在1936年,在大蕭條時期,美國母親平均只生兩個孩子 。二戰后情況發生了變化 。突然,似乎每個家庭都開始生寶寶,父母對未來充滿希望 。工作崗位很多
。在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戰爭歲月之后,人們感到需要有家,需要安全感 。從1950年到1960年,五歲到十四歲的兒童人數增加了一千萬 。戰后出生人口的增加,產生了所謂的嬰兒潮一代 。估計七千八百萬美國人出生于1946年至1964年間 。許多新當父母的人搬到了市區以外的新郊區 。通常情況下,開發商會從農民那里購買土地,進行清理、平整工作,然后在上面蓋房子 。年輕的家庭會用從當地銀行借來的錢買房子 。郊區的生活不同于大城市的生活——那里平靜,不那么擁擠
。有各種各樣的團體活動,有男童子軍和女童子軍,學校有家長教師協會,有戶外烹飪,幾家人聚在某人的后院吃烤架上熱騰騰的漢堡包 。歷史學家威廉·曼徹斯特這樣描述郊區的生活:新郊區是自由、開放的,對任何人都很友好,除了黑人,黑人的時代還沒到來 。曼徹斯特寫道,搬來的家庭發現他們的新朋友樂于幫助他們開始新生活 。郊區的孩子們交換玩具和衣服,就好像這些是集體財產一樣 。當小鮑比長高穿不下自己的衣服時,他的媽媽就把衣服給街對面的小比利 。人們覺得不鎖門也安全 。父母盡一切努力讓孩子過上好日子
。從1950年到1960年,在小聯盟棒球隊打球的男孩人數從不到100萬增加到近600萬 。女童子軍的人數增加了200萬 。自行車銷量翻了一番 。而且不僅僅是兩輪運輸經歷了提振 。美國的新車生產在二戰期間停止,以便這些工廠能生產飛機、坦克和其他軍用車輛 。隨著和平時期的繁榮,許多美國人多年來第一次造訪汽車經銷商,用更現代化的,甚至豪華的車輛來取代家里那輛破舊的汽車 。有很多年,流行歌手黛娜·肖爾都邀請樂觀的戰后美國人乘坐雪佛蘭上高速公路,看看自己的國家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