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人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主要是因為他承諾嘗試新的解決方案來結束大蕭條
。“這個偉大的國家將像它所經歷過的那樣持久、復興和繁榮 。因此,首先,讓我申明我堅定的信念,即我們唯一需要害怕的就是恐懼本身 。這是一種無法名狀、毫無道理的恐怖,它使從退卻轉為前進所需的努力陷于癱瘓 。”羅斯福當選后不久,推出了許多富有想象力的經濟政策來解決危機 。“我們的首要任務是讓人們工作 。這不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只要我們勇敢地面對 。它可以部分地通過政府直接招募來完成,就像對待戰(zhàn)爭的緊急情況一樣 。但同時,通過這種雇傭,完成急需的項目,以刺激和重組使用我們巨大的自然資源 。羅斯福的政策有助于減少人們的痛苦,但大蕭條最終以美國加入二戰(zhàn)而結束
。1932年,羅斯福獲得勝利也有助于改變美國政治的力量平衡 。羅斯福把新一代美國人帶到了掌權的位置:工會領袖 。羅馬天主教徒、猶太人、黑人、來自意大利、愛爾蘭和俄羅斯等地家庭的美國人 。這些美國人通過給民主黨投票來回報羅斯福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人處理社會和經濟問題的方式也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 。大體上來看,20世紀20年代是經濟增長時期,政府很少干預人民的日常生活 。但是,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可怕狀況,迫使羅斯福和聯(lián)邦政府嘗試新的政策 。政府開始在救濟窮人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為窮人提供食物和錢款,為工人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
。政府以其他方式發(fā)展,為農民制定重大計劃,為股票市場制定規(guī)章制度,修建水壩、公路和機場 。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美國政府看起來有很大不同 。它變得越來越龐大,越來越重要,處理的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社會抗議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增加了 。一些美國黑人開始更積極地談論不公平的法律和習俗,大批黑人從南部遷往北部和中部城市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也是女性變革的時期 。女人開始穿不那么保守的衣服 。洗衣機和其他發(fā)明使她們花更少的時間做家務 。女性可以在公共場所吸煙或飲酒,至少在大城市是這樣 。許多女性都有工作 。當然,女性運動并不是新鮮事
。伊麗莎白·凱迪·斯坦頓和蘇珊·B·安東尼等女性領導人多年的工作,幫助女性在1920年贏得了憲法賦予的選舉權 。20世紀30年代也是重要的藝術時期 。喬治·格什溫為鋼琴和爵士樂隊創(chuàng)作了《藍色狂想曲》,后來它成為交響樂音樂會的最愛 。歐內斯特·海明威、威廉·福克納、尤金·奧尼爾等作家將這一時期稱為美國文學的“黃金時代”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和其他建筑師為美國城市設計了偉大的建筑 。像克拉克·蓋博這樣的電影演員和杰克·本尼等廣播劇演員所做的,不僅是讓美國人哭笑不得,他們還幫助國家團結 。數百萬美國人可以同時觀看或收聽同一個節(jié)目 。政治、經濟、社會傳統(tǒng)、藝術,所有這些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對美國人來說都發(fā)生了變化
。這些變化中的許多方面,也對美國境外的國家產生了影響 。然而,對世界其他地區(qū)來說最具意義的變化是日本偷襲珍珠港所產生的變化 。美國作為超級大國的現代史,始于它對那次襲擊的反應 。“昨天,1941年12月7日——這將是聲名狼藉的一天——美利堅合眾國突然遭到日本帝國海空軍的蓄意襲擊......“無論我們要花多長時間才能戰(zhàn)勝這場有預謀的侵略,美國人民都將以其正義的力量贏得絕對的勝利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