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到2050年全球外來物種將劇增
研究人員預測,到2050年,全球非本土物種的數量將增加36% 。
“非本土物種”或“外來物種”是指人類在全球各地將非原生當地植物或動物遷徙到該地 。有時外來物種進入某個地區是偶然事件,有時則是有意為之 。
研究表明,隨著人類貿易和旅行開辟出新的全球航線,上世紀全球動植物的遷徙也有所增加 。
一項新的研究預測,這種遷徙活動可能會繼續下去,預計增長最大的將是大型昆蟲、鳥類以及像軟體動物和甲殼類動物等小型生物 。
研究人員呼吁制定更多的規則和更好的觀察方法來幫助減少外來物種的傳播 。
這一發現最近發表于《全球變化生物學》期刊 。
參與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們表示,在2005年關于這一課題的最新報告中,已經確認超過3.5萬種外來物種 。有些物種會隨著遷徙演變成入侵,這意味著它們會以不受歡迎和有害的方式迅速傳播 。
這項研究表明,世界各大洲外來物種的引進都將增加,而預計增幅最大的將是歐洲 。研究人員估計,到2050年左右,整個歐洲的外來物種將增加64% 。
漢諾·西本斯是德國森肯伯格生物多樣性和氣候研究中心的一名生態學家 。他是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 。“外來物種入侵以及氣候變化和土地利用變化正在構成對生物多樣性的最大威脅,”西本斯說 。
他補充說,只有在人類活動連接不同區域時,一個物種才能到達一個新領域 。“當我們擴展貿易網絡時,我們連接的地區越來越多,導致越來越多的物種遷徙 。”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數學模型來預測2005年至2050年間每個大陸外來物種的引進情況 。這個模型是基于外來物種引進的歷史記錄,以及當前的遷徙活動繼續下去,最終可能演變為入侵物種的預估 。
凱斯凱特·索特(Cascade Sorte)是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教授 。她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她表示:“我們知道,一定比例的外來物種會帶來問題,所以(外來物種)數量越多,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就越高 。”
索特將最新的預測形容為“令人震驚”,因為即使按照過去外來物種數量的增加來看,“情況也有可能變得更糟” 。
然而漢諾·西本斯也表示由于遷徙數量持續上升,未來物種數量可能會減少 。他說:“我們可能已經沒有可供遷徙的物種了,某種程度上看所有物種都可能已經經歷過遷徙了 。”
布萊恩·林恩為您播報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