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可能影響登革熱和瘧疾的風險
一項新研究表明,如果地球繼續變暖,那未來非洲部分地區可能會出現更多登革熱病例,而瘧疾病例則會減少 。
蚊蟲叮咬導致人類感染疾病 。
按蚊攜帶著一種引起瘧疾的寄生蟲 。而登革熱由伊蚊攜帶的病毒所引起 。
這兩種蚊子最適應的氣候條件也有所不同 。傳播瘧疾的蚊子在25攝氏度左右的溫度下茁壯成長 。而傳播登革熱的蚊子喜歡比按蚊熱大約4度的環境 。
艾琳·莫德凱是加州斯坦福大學的生物學助理教授 。她是這項研究的首席作者 。莫德凱表示,氣候變化可能會削弱瘧疾的傳播,但增加登革熱的熱播 。
結合蚊子溫度數據、種群數量以及氣候預期,研究人員預測了非洲瘧疾和登革熱的風險 。
到2080年,預計傳播登革熱的蚊子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全面擴散 。而登革熱病例的增加并不是唯一令人擔憂的事情 。伊蚊還可能攜帶基孔肯雅病毒、寨卡病毒和黃熱病病毒 。
同時,研究人員表示,隨著伊蚊繼續向南遷移,進入山區尋求更涼爽氣溫,瘧疾的風險將會下降 。
研究人員表示,非洲城市的增長可能進一步增加登革熱的風險 。伊蚊在非常小的、通常是人造的容器里繁殖,比如瓶蓋 。莫德凱表示,這種環境在城市里更為常見 。而按蚊在較大的自然水體中產卵,比如湖泊和河流 。
城市的溫度通常比周圍的農村地區更高,是更適合嗜熱伊蚊的環境 。
幫助撰寫這項研究的德西蕾·拉賓德表示,“我們預測登革熱在非洲將成為一個更大的問題 。”她是斯坦福大學兒童傳染病專家 。
她說,非洲可能尚未做好抗擊登革熱的準備 。非洲在抗擊瘧疾傳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登革熱需要新的預防措施 。
莫德凱表示,此外,在非洲大陸的許多地方,用于識別登革熱疾病的工具尚未廣泛應用 。
數代科學家和技術人員都接受過控制瘧疾的培訓,而且有相關經驗 。但英國利物浦熱帶醫學院的研究員菲利普·麥克考爾表示,傳播登革熱的蚊子是“截然不同的生物,也是不同的敵人” 。他并未參與這項研究 。
考克考爾指出,其他研究也證明了氣候變化與登革熱之間的聯系 。
他說,“登革熱、基孔肯雅病和寨卡病毒病例很可能增加”,繼而成為城市的嚴重問題 。
他補充說,“但我認為,在非洲極為猖獗的瘧疾不會輕易消失 。因此,這可能成為雙重麻煩 。”
阿西姆·洛克勒夫是瑞典于默奧大學的流行病學教授 。他并未參與斯坦福的研究 。但他指出這項研究存在局限性 。他說,該研究只考慮了“極為化學燃料密集型的未來,但一些人認為這不太可能 。”他補充說,如果改變這些預測,“那我們可能會看到與瘧疾有關的完全不同的結果” 。
控制登革熱的最佳方法是移除裝有靜止水的容器 。這會減少蚊子的繁殖地 。另一種方法是確保容器裝有密封蓋 。
但另一種登革熱控制方法也存在希望 。
一種名為沃爾巴克氏菌的天然細菌能阻止登革熱病毒在蚊子體內繁殖,并阻止其傳播 。印度尼西亞進行的釋放沃爾巴克氏菌感染蚊子的試驗被發現可以減少登革熱病例 。
這些蚊子使日惹市廣大地區的傳播減少了77%,麥克考爾說,“這真是不可思議 。” 。
愛麗絲·布萊恩特報道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