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系列,我是克里斯托弗·因塔格里塔
(音頻剪輯:音調)
還記得在收音機上調臺,希望你喜歡的曲子突然出現的時候嗎?你不需要太長時間就能聽到你想要的歌 。
“音樂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極為強大 。只要聽一小段熟悉的歌曲,我們就能識別出來 。”
倫敦大學學院的聽覺認知神經學家瑪麗亞·柴特說到 。
柴特及其團隊最近研究了這種反應的迅速程度 。他們先讓10名志愿者說出一首他們喜歡且 熟悉的歌曲,比如這首:
(音頻剪輯:歌曲1)
然后,研究人員精心挑選了第二首聽起來相似但志愿者不熟悉的歌曲 。
(音頻剪輯:歌曲2)
他們將兩首歌都切成微小段落,每段時長都少于1秒,然后隨機將其插入一首六分半的歌曲中 。
(音頻剪輯:歌曲片段)
歌曲片段播放時,科學家用128個電極組成的網絡來測量志愿者的大腦活動,并監測他們瞳孔直徑的變化——這是興奮的信號 。研究人員發現,相比不熟悉的樣本,聽者聽到熟悉樣本時瞳孔擴大的速度更快——僅需十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秒!
熟悉的曲調也觸發了大腦的兩步激活模式,這與在其他記憶研究中看到的幾乎相同——大腦首先識別熟悉的事物,然后檢索有關它的更詳細信息 。這種模式在不熟悉的歌曲和對照組中并不存在 。
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報告》期刊上 。
這項研究確實有一些局限性:它只使用了少量歌曲;很難向參與者隱瞞研究的目的;而且對照組最終選擇了來自亞洲的國際學生,因為他們對每首歌都不熟悉,所以他們的母語和音樂背景與由歐洲學生組成的實驗組不同 。
不過,對于那些想將音樂作為癡呆患者治療工具的臨床醫生來說,這項研究可能會提供一些線索:
“人們對建立音樂享受和和熟悉度的客觀衡量標準很感興趣 。這個范例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是有用的,因為它不需要參與者指出任何東西 。他們只是被動地傾聽 。”
臨床醫生只需要觀察聽到這首老歌的神經圖譜 。
謝謝大家收聽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我是克里斯托弗·因塔利亞塔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