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系列,我是蘇珊娜·巴德
人類大腦具有非常強的適應能力,而且不斷受到生活經(jīng)歷的影響 。一個有力例證是,盲人大腦的視覺皮層被轉用于聽覺任務——比如檢測運動和確定聲音的來源 。但其采用的功能可能更加復雜 。
“問題是:先天失明者大腦的這一部分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其功能?”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認知科神經(jīng)學家瑪麗娜·貝德尼說到 。她和團隊讓盲人和有視力的志愿者聽娛樂電影的音頻片段,同時對他們的大腦進行功能性核磁共振掃描 。目的在于找出盲人的視覺皮層在處理復雜的聽覺任務時是否一直處于激活狀態(tài) 。
“因此,我們將一個人的大腦活動與另一個人的大腦活動聯(lián)系起來 。這提供了一種方法,可以直接對比兩個大腦在聆聽給定刺激時的相似程度 。這可以告訴我們,不同盲人的視覺皮層是否在同一時間做同樣的事 ?!?br />結果呢?
“約65%的枕葉部分有大量同步,枕葉是大面積的皮質區(qū)域 ?!?br />換句話說,在盲人參與者中,視覺皮層的大部分區(qū)域同時被電影音頻激活 。
但有視力者的視覺皮層并未顯示出一致的激活 。更重要的是,當電影片段被打亂并變得毫無意義時,盲人參與者大腦的相似性也會明顯減少 。這一發(fā)現(xiàn)表明,視覺皮層不僅僅是簡單的聲音處理器 。
“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意味著大腦這一區(qū)域可能正從低級感知區(qū)域轉變?yōu)檩^高級的認知區(qū)域,這表明一種極端水平的重組和可塑性 。”
這項研究發(fā)表在《神經(jīng)學期刊》上 。
進一步的研究將調查生活經(jīng)歷可能對認知功能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其他方式,這些經(jīng)歷的范圍從閱讀盲文到編程計算 。
謝謝大家收聽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我是蘇珊娜·巴德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