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非部分地區非法狩獵活動增加
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為限制冠狀病毒而制定的安全措施加劇了人們對非法捕獵野生動物活動增加的擔憂 。
一些人表示,狩獵是食物短缺和一些野生動物保護區執法不力的結果 。但與此同時,邊境關閉和旅行限制減緩了一些高價值動物物種的非法貿易 。
經濟問題和糧食短缺導致越來越多的人攻擊稀有或瀕危物種 。
在亞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區,這種偷獵活動引起了廣泛關注 。
5月9日,印度卡齊蘭加國家公園的一只大獨角犀牛被殺——這是一年多來首次發生此類案件 。6月1日,有3名涉案人員被逮捕 。這些人疑是國際偷獵組織的成員 。野生動物管理員烏藤·薩琪亞表示,三人被捕時均持有自動步槍和彈藥 。
與其他地區一樣,卡齊蘭加的偷獵者也會向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少量的金錢 。薩琪亞警告稱,由于疫情封鎖期間,很多家庭成員失業,偷獵者“一定會利用”這一時機 。
犀牛被殺并不是印度唯一的案例 。
最近印度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稱,自從印度政府宣布封鎖以來,偷獵者至少已殺害4只老虎和6只豹子 。偷獵者還殺害了許多其他動物,包括瞪羚、松鼠、野豬和鳥類 。
“偷獵有風險,”野生生物學家瑪尤赫·查特吉說,“如果不是萬不得已,一些人可能認為值得去冒這些風險 。”
查特吉在非盈利組織印度野生動物基金會工作 。
印度不是唯一一個出現偷獵活動增加的國家 。
尼泊爾封鎖的第一個月內就報告了多起與森林有關的犯罪,且數量高于過去11個月的任何時候 。這一信息來自尼泊爾政府和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一項研究 。
在東南亞,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證實,三只瀕臨絕種的巨朱鷺被捕殺,目的是為了食用它們的肉 。3月下旬,柬埔寨也有100多只彩繪鸛雛鳥被偷獵 。
大湄公河協會理事科林·普爾說:“突然,農民走投無路,只能把手伸向大自然,我們已經看到偷獵活動的激增 。”
在非洲,有組織的偷獵活動并沒有顯著增加,部分原因是許多公園和野生動物保護區仍在繼續進行護林巡邏 。
雷·詹森是非洲穿山甲工作組主席 。他說,叢林肉食偷獵活動有所增加,特別是在非洲南部一些地區 。他還指出:“農民在千方百計地養活自己和家人” 。
與此同時,邊境關閉和旅行限制減緩了穿山甲和其他動物的國際貿易活動 。但詹森指出,非洲境內的非法貿易仍在繼續 。他補充說,他預計航運業一旦恢復,將出現“大量動物貿易” 。
由于擔心叢林肉類貿易和冠狀病毒之間可能存在聯系,一些野生動物組織呼吁各國政府采取措施,避免未來的大流行病 。其中包括禁止將野生鳥類和動物作為食品出售 。
另一些人則呼吁修改名為《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國際條約,該條約旨在限制瀕危動植物的貿易 。他們指出,該公約應該擴大范圍,擴展至公共衛生問題,并指出一些經常用于交易的動物通常攜帶病毒,但目前不受該條約規定的貿易限制 。
約翰·羅塞爾為您播報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