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VOA學英語《詞匯掌故》節目時間
。我們的周更節目和美式英語里的詞匯、表達和習語有關
。在任何語言里,習語都會很難
。有時,你需要了解大量的文化背景(詞匯背后的蘊意)以此來理解這些說法,而按照正確的方式使用這些表達也許會給英語學習者帶來困難 。但是不用擔心
。其中一些習語,即使在美國長大的人表達的時候也會有問題 。在其中一期《詞匯掌故》節目中,我們講解了習語“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濃于水)”的含義是如何被大家誤解的
。這周,我們來聊聊另一個被美國人經常理解有誤的表達 。這個表達就是“Curiosity killed the cat(好奇害死貓)”
。我知道
。這個表達聽起來不夠友善 。但是相信我 。其實它的意思沒有那么壞 。首先,讓我們從開頭的那個單詞“curious(好奇)”開始說起吧
。單詞“curious(好奇)”意思是想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去探究
。因此,好奇不是件壞事 。大人和老師經常稱贊有好奇心的孩子問問題的行為,有時候問的問題太多了!好奇的人很有趣
。他們想更多地了解自己身邊的世界 。“curious(好奇)”的另一種說法就是“inquisitive(過分打聽他人私事的)” 。動詞“inquire”的意思是詢問一個或者更多個的問題 。但是,“探聽(prying)雖然是好奇的一種形式,但不是一種好的方式
。被人說是愛打聽的人想知道和他們無關的事情 。而且,打聽是一種試圖以不正當的方式搜尋并發現秘密的行為 。我們經常這樣用這個表達
。我們對某人說:“看,我不是有意打聽……”然后我們直接通過問對方一個非常私人的問題打聽和我們無關的事情 。有時,我們之所以打聽純粹是關心某人
。但是這仍然可能會惹麻煩 。因此,就像我們說的,好奇是一件好事,但好奇也會給你帶來傷害 。“Curiosity killed the cat(好奇害死貓)”是一個用來警告人們的習語
。好奇可能會讓你陷入麻煩 。我們經常在別人打探問題的時候用到這個表達 。問這些問題的人想要發現一些和他們無關的事情
。這些人好管閑事(nosy) 。好的,那么現在,讓我們聽一個愛打聽的人管閑事打探消息的例子
。昨晚我看見湯姆和一個女人一起出去了,但那個人不是杰西卡!
真的嗎?他們還沒分手,對嗎?
我認為沒有
。你知道,我明天中午要和杰西卡吃飯 。也許我會問問她 。如果我是你,我不會那么做的
。為什么?你不好奇嗎?
有點
。但是管別人的事(stick your nose into other people's business)不是個好主意 。我不是在管閑事
。我只是好奇 。好吧,你知道人們說:“好奇害死貓
。”別管這事了 。啊……也許你是對的
。問題在這里
。“Curiosity killed the cat”只是這個表達的一部分 。完整的習語是這樣的:“好奇害死貓,但知道真相的滿足感又令它起死回生(Curiosity killed the cat, but satisfaction brought it back) 。”后半句真得改變了它的含義
。貓又活過來了 。好奇并沒有害死它 。因此,我們用這句習語的前一半當作警告:小心不必要的調查或實驗的危險!但是第二部分——“satisfaction brought it back(知道真相的滿足感又令它起死回生)”,說明也許這個冒險是值得的 。知道這個原版習語里貓活下來了的說英語的人不多
。但現在你知道了!最后,大多數美國人是將這個習語用作一種警告,他們只是簡單說:“好奇害死貓 。”這就是本周《詞匯掌故》的全部內容了
。我是安娜·馬特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