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系列,我是史蒂夫·米爾斯基
“人工智能與犀牛之間有什么聯系呢?二者的聯系驚人地直接 。”
IBM首席創新官伯納德·邁爾森說到 。在紐約市庫伯聯盟學院,他作為人工智能、倫理和醫療交叉問題小組的成員發表了講話 。那這與犀牛有何關系?
“如你所知,偷獵犀牛是個巨大的問題 。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個人來說,犀牛角代表著其大約30年的收入 。也就是說,如果你能設法殺掉犀牛并得到犀牛角,那你基本上就等于中彩票了 。不幸的是,這對犀牛并沒那么好,更不用提你再一次刪除了一個珍貴物種 。所以說偷獵是個巨大的問題 。”
“人們不知道的是,大約1000名獵場看守人被希望得到受保護動物的偷獵者殺害,我記得,聯合國直到2014年才公布這一數據 。這關乎人命 。那如何用人工智能來保護犀牛?這是個好問題 。有人說……作為在布魯克長大的孩子,我本來以為給犀牛套上頸圈后,分析它們的位置和行動模式就可以了 。但在南非運營保護區的一個人笑著說,‘這沒用’ 。”
剛才提到的是南非威爾蓋凡登保護區 。下面回到邁爾森的講話 。
“我問,‘為什么沒用?’他說,‘犀牛停止不動時,你就會知道它死了 。這真的沒用 。’”
“我說,‘顯然你有更好的主意 。’他說,‘沒錯,你要做的是,找來一群容易受驚嚇的動物,比如瞪羚和羚羊,然后給它們套上頸圈 。’看看這個主意,我們認為這真不錯,因為它們成為了哨兵 。偷獵者進入保護區后,會遇到這些動物,而不會遇到犀牛,因為犀牛比其它動物要稀少得多 。他們遇到這些動物時,像其它動物一樣,它們也會受驚然后逃走 。”
“那人工智能如何發揮作用?結果表明,當你給這些動物套上頸圈后,會發現它們會因為很多情況而逃跑:它們會遷徙,有些豹子會試圖將它們當做午餐,它們還會被開卡車進保護區的偷獵者而嚇得四處逃竄 。”
“你必須知道其中的區別 。結果表明,通過觀察動物的運動模式和歷史資料,我們能利用系統來區分每種模式的區別,而該系統本質上采用機器學習原理,以區分哪些事件是遇到偷獵者了,哪些事件只是獅子在試圖讓這個可憐的動物成為其午餐 。”
“這樣做最重要的是,偷獵者還在離保護區很遠的地方時,我們就能發現他們,更不用說他們在犀牛保護區內了 。這可以避免最終導致大量死亡的那種沖突,不只是犀牛,還有人類 。這種想法基本不會造成人員死亡 。你不希望偷獵者死亡——他們在鋌而走險 。你也不希望犀牛被殺死——因為這會使我們失去一個物種 。當然,還有那些勇敢地保護這些動物的人們,這對我們來說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它最終奏效了 。這就是那種事情,即用人工智能合理增加人們不可能實現的價值 。”
“這不僅僅關乎醫療,不僅是你試圖幫助他人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 。你討論的是拯救大量生命的事情 。因此,我認為我們正在努力讓1000名看守人免遭殺害,這對醫療來說是非常高的標準 。”
謝謝大家收聽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我是史蒂夫·米爾斯基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