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聽VOA慢速英語之建國史話節目,歐洲和亞洲日益緊張的局勢,在20世紀30年代給美國人造成了嚴重的沖突
。大多數美國人反對法西斯或軍事領導人控制德國、意大利、日本和其他國家 。但他們不愿意采取任何堅定的行動來阻止這一日益增長的運動 。美國人不想卷入另一場世界大戰,他們呼吁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總統及其國會代表在國際事務中保持中立 。但德國和日本的侵略,最終將迫使美國人在對民主的熱愛和對和平的渴望之間做出選擇 。對美國中立政策的第一個挑戰發生在1935年10月 。法西斯意大利軍隊入侵埃塞俄比亞 。羅斯福一點也不覺得中立,他對顧問們說:“意大利正在向埃塞俄比亞投擲炸彈,這就是戰爭
。”他尖銳地批評了意大利法西斯領導人貝尼托·墨索里尼 。羅斯福發布命令,禁止美國人向意大利或埃塞俄比亞運送武器,并呼吁美國人不要向意大利運送石油或其他物資 。羅斯福阻止石油和其他產品出口的努力沒有成功,但白宮的努力在領導國際聯盟對意大利采取經濟行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到兩年后,西班牙爆發內戰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將軍領導的西班牙法西斯試圖推翻馬德里的民主政府 。一些美國人加入了西班牙的民主軍與佛朗哥作戰,但是羅斯福和國會同意美國應該在沖突中保持官方中立 。就這樣,羅斯福通過避免戰爭來滿足美國人民的愿望 。但就個人而言,他對歐洲發生的事件深感不安 。羅斯福在寫給駐法國大使的信中寫道:“人們不禁感到,整個歐洲局勢比我們有生之年任何時候都要黑暗 。”對美國中立的另一個挑戰來自亞洲
。1937年7月,日本對中國發動了新的侵略 。不到一個月,日軍就控制了當時的北平(現在的北京)和天津 。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支持中國的民族主義力量,許多美國人對日本的入侵感到憤怒 。但是,羅斯福和他的政府再次拒絕對侵略采取強有力的行動 。一方面,美國海軍力量薄弱 。在數千英里之外的亞洲,美國幾乎無法阻止日本的侵略 。羅斯福和國會都不想率先打破美國的官方中立政策 。富蘭克林·羅斯福在與朋友的私下會談中明確表示,他理解阿道夫·希特勒和其他法西斯分子對世界和平造成的嚴重威脅 。他認為,如果這么多國家的民主政體受到威脅,美國不可能永遠保持中立 。然而,羅斯福并沒有使全國人民認識到這一威脅 。相反,他通常遵循大多數人希望美國保持中立的意愿 。美國輿論強烈反對以任何形式卷入外國沖突 。1937年,羅斯福發表了一次重要講話,呼吁世界上那些中立國保護自己免受不法法西斯國家的侵略 。但是,許多美國人擔心羅斯福試圖建立一個新的聯盟 。他們反對他所做的各種努力 。當時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不到三分之一的美國人愿意改變美國強有力的中立法律,給予羅斯福更多的行動自由 。同年,日本飛機在中國長江擊沉了一艘美國炮艇 。但是,很少有美國人有興趣就此事件發動戰爭 。相反,他們接受了日本人的道歉,美國人根本不想打仗 。老實說,大多數美國人認為,他們國家的最大希望是保持中立 。最有影響力的中立支持者之一,是北達科他州參議員杰拉爾德·奈 。他在1937年告訴《紐約時報》,沒有人反對政府可能采取的嘗試給世界帶來和平的任何行動 。但他補充說,這一行動決不能將美國人民“束縛在另一場世界死亡的游行中”
。他說:“我非常擔心,我們再次感到,呼吁美國能夠維護起一個選擇追隨瘋狂領袖世界的治安 。”1936年希特勒的納粹軍隊進入萊茵蘭 。兩年后,他們入侵奧地利 。然后,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希特勒開始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提出要求 。英國首相張伯倫擔心,如果希特勒無法控制捷克斯洛伐克,他可能會發動一場全面的歐洲戰爭 。1938年9月,張伯倫前往慕尼黑,與德國領導人商討局勢 。結果,英國同意德國接管捷克斯洛伐克 。張伯倫回到倫敦,承諾“在我們的時代實現和平 。”“我認為,現在已經成功解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問題,這只是一個更大解決方案的前奏,歐洲所有的國家都能從這個辦法中找到和平
。今天早上,我和德國總理希特勒先生又進行了一次會談,這張紙上寫有他的名字 。也許你們中的一些人已經聽說了它所包含的內容,但我只想讀給你們聽 。德國元首兼總理和英國首相,今天又舉行了一次會談,大家一致認為英德關系問題對兩國和歐洲來說都是重中之重 。我們認為昨晚簽署的協定和《英德海軍協定》,象征著我們兩國人民不再彼此開戰的愿望 。”大多數美國人對張伯倫的慕尼黑協定的第一反應是感到寬慰 。但后來,輿論發生了變化 。美國人看到希特勒統治的德國現在控制了中歐,日本在亞洲越來越強大 。張伯倫的軟弱只會向獨裁者表明,他們可以通過侵略和恐懼獲得土地和權力 。羅斯福在1938年底警告美國人,這是法西斯的威脅
。他說:“如果另一個國家把戰爭威脅作為其國家政策,就不可能有和平的存在 。”“如果國家政策把戰爭威脅作為一種蓄意的手段,就不可能有和平 。如果國家政策作為一種蓄意的手段,把數百萬無助和受迫害的流浪者分散到世界各地,使他們無處下榻,就不會有和平存在 。如果謙卑的男女不能自由地思考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感情,并敬拜上帝的話,就不會有和平 。如果把本應用于社會和經濟重建的經濟資源轉用于加劇軍備競爭,就不可能有和平 。”羅斯福和許多美國公眾仍然希望美國能夠遠離國際沖突 。但是,他們越來越明白戰爭可能會到來 。他們開始為可能的敵對行動做準備 。在慕尼黑協議之后,羅斯福要求大幅增加國防預算 。他要求英國和法國從美國制造商那里購買武器,讓這些公司在生產武器方面具有更多的經驗 。他還幫助南北美洲各國達成協議,共同反對法西斯對和平與安全的威脅 。最后,羅斯福試圖讓國會修改中立法律
。他希望作為總統有更多的自由來抵抗法西斯侵略,幫助英、法、中等友好國家 。然而,國會繼續抵制這種變化 。但是1939年初的事件表明戰爭正在進行中 。德國占領捷克斯洛伐克,然后占領立陶宛 。佛朗哥的軍隊控制了西班牙,意大利入侵阿爾巴尼亞,后來希特勒開始對波蘭提出要求 。今年8月,德國和蘇聯向世界宣布,兩國簽署了聯合防御協議 。一周后,德國襲擊了波蘭 。兩天后,英法兩國向德國宣戰 。德國入侵波蘭,戰爭開始,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一方面,幾乎所有的美國人都支持歐洲民主國家反對希特勒、墨索里尼和其他法西斯分子的侵略 。但另一方面,美國人不想參加一場可能是既漫長又血腥的戰爭 。接下來的幾個月,將迫使擁有所有政治信仰的美國人思考這個問題 。對美國來說,這將是在事態再次將其卷入可怕的世界沖突之前的最后一段和平時期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