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測試預測并控制閃電的系統
科學家表示,他們開發出一種系統,能利用機器學習來預測閃電在何時何地發生 。
研究從員報告稱,這個系統能最多提前30分鐘預測半徑30公里區域內何時何地會出現閃電 。
這頂研究由來自瑞士洛桑的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工程師領導 。研究結果發表在《氣候與大氣科學》期刊上 。
閃電是大氣中的強放電現象 。閃電是地球上最早觀察到的天氣現象之一 。其可以在云層之間或云層與大地之間出現 。由于閃電攜帶威力極強的電荷,因此它可能造成毀滅性甚至是致命性后果 。
很難確切知道有多少人死于閃電相關原因 。歐洲研究人員估計,全球每年有6000至2.4萬人因閃電死亡 。閃電襲擊還會導致斷電、財產毀損、電力設備受損并引發森林火災 。
出于這個原因,氣候學家一直設法開發能預測和控制閃電的方法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地基遙感設備用于在閃電發生時進行識別 。但是,此前一直未能開發出有效預測或阻止閃電的系統 。
實驗中測試的這個系統使用來自氣象站和機器學習方法的組合數據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預測模型,并訓練這個模型識別可能引發閃電的天氣條件 。
這一模型由12年間在城市和山區的12個瑞士氣象站所收集到的數據創建 。這些數據涉及四個主要地表狀況:大氣壓力、氣溫、相對濕度和風速 。
大氣數據被植入到機器學習算法中,隨后算法會將這些數據與閃電襲擊記錄進行比較 。研究人員表示,接下來算法就能了解閃電會在哪種情況下發生 。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在聲明中表示,“經證明,這一系統在接受訓練后做出的預測,準確率接近80% 。現在該系統可以應用在任何地方 。”
阿米爾霍塞因·莫斯塔加比是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博士生,他領導了這一方法的開發 。他表示,用于收集此類數據的現有系統運行慢且復雜,還需要雷達或衛生等昂貴收集設備的輔助 。
莫斯塔加比說:“我們的方法所使用的數據可以從任何氣象站獲取 。”他補充說,這將改善一些地區的數據收集情況,比如不在雷達和衛星覆蓋范圍內的偏遠地區,或是通訊系統被切斷的地區 。
研究人員計劃繼續開發這項技術,同時與旨在開發閃電保護系統的歐洲項目合作 。該項目名為歐洲激光避雷針計劃 。
這一項目在巴黎開展,科學家正在試驗一種激光技術,該技術也許有朝一日能控制閃電活動 。項目理念是,強大的地基激光可以部署在空中,引導來自閃電的能量 。
這一試驗包括用激光將來自云層的閃電電荷轉移到地面 。這一方法使用安裝在激光基地的避雷針接收云層中的閃電電荷 。
研究人員表示,實驗室試驗表明,激光可以用來將閃電引導到通往地面的直接且安全的路徑上 。他們希望這項技術有一天能作為抵御閃電襲擊的方法 。這項技術可能應用在發電廠、機場或大量人群聚集的地方 。
布萊恩·萊恩報道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