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你能說出幾位美國總統的名字?研究人員發現,大多數人“記住了前幾位,比如華盛頓和亞當斯 。還能記住最近幾位總統 。比如奧巴馬、布什等 。但中間的總統名字卻不記得了 。”
紐約大學的帕斯卡爾·瓦里斯赫研究“神經數據科學”——即處理研究神經元活動時獲得的大量數據 。他表示,我們對總統的記憶由兩個因素控制:其一是首因效應,即誰先出現,其二是近因效應,即誰最近出現 。
他和同事想知道,同樣的文化記憶模式是否適用于流行音樂 。“問題是,是否存在一種文化視野或事件視野,會出現知識降為零的情況?”
因此,他的團隊征集了600多名志愿者——其中多數人是千禧一代——讓他們聽1040年至2015年間公告牌冠軍熱門單曲的片段,并讓他們回答是否聽過這些歌曲 。
結果發現,志愿者幾乎識別不出上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的歌曲(歌曲《Chattanooga Choo Choo》、《Cold Cold Heart》和《Sleepwalk》片段剪輯) 。這表明首因效應適用于記總統名字,但不適用于記流行歌曲 。但近因效應似乎在此適用,因為最近幾年發行的歌曲(音頻:《Happy》)的被識別程度要高于之前發行的歌曲 。(歌曲《Smooth》《Baby Boy》《Drop It Like It's Hot》) 。
但之后,近因效應也止步不前了 。因為雖然上世紀90、80、70和60年代的歌曲辨識度持續下降,但聽者對40年代歌曲的認知度卻趨于穩定 。盡管這些歌曲都是當年的冠軍熱門單曲,但是識別度存在明顯差異 。
舉例來說,一些歌曲幾乎家喻戶曉(歌曲片段剪輯:《When a Man Loves a Woman》《The Loco-Motion》《Baby Come Back》),但其他冠軍歌曲(歌曲片段剪輯:《Roll with it Baby》《I'm Sorry》)卻幾乎未被記住 。這項研究和完整的歌單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上 。
至于為什么研究對象記得他們做過的事情,目前尚不得而知——是因為上世紀末的音樂有特別之處,還是無線電臺主持人影響了結果?“這些是大問題 。我認為可能在30年后廣播消失以后,再來解決這些問題更好 。那時我們就會知道哪些是穩定因素,哪些是不穩定因素 。”
那瓦里斯赫聽什么歌呢?“我聽的是你們能想象到的最柔和的流行音樂 。”還有一種更晦澀難懂的音樂類型:“我喜歡聽我的數據 。”(數據音樂樣本)畢竟數字音樂只是數字,而利用某些程序,你可以通過聽來分析你的數據 。不過不要指望這些數字都能變成第一就好 。
謝謝大家收聽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我是克里斯托弗·因塔利亞塔 。
大家可登陸科學美國人官網的播客頁面查看文中播放的冠軍單曲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