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雪莉·格里菲斯,我是史蒂夫·恩貝爾,這里是VOA慢速英語欄目《美國人物志》
詹姆斯·鮑德溫創作了超過20本小說、報告、評論、戲劇和詩集 。大多數作品創作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 。一些評論家稱他的首本作品《去山上說》是他講故事最好的作品 。這本書是基于他的早期生活 。
詹姆斯·鮑德溫于1924年出生于紐約市 。他在紐約一個叫哈萊姆的黑人聚居區長大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遭受了一場被稱為“大蕭條”的經濟危機 。許多非洲裔美國人,包括他的家人,甚至比美國白人還窮 。
詹姆斯·鮑德溫是九口之家里最大的孩子 。他從不認識自己的生父 。鮑德溫三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嫁給了一名工廠工人 。詹姆斯伴著一名嚴厲的繼父長大 。他在《去山上說》中描寫了父子間類似的艱難關系 。
這本書和作者生活的另一個相似之處是基督教和教會的重要性 。詹姆斯的繼父也是哈萊姆商業區的一個小教堂的一個牧師 。這些以前是店鋪的宗教中心被稱為“臨街教堂” 。它們在非裔美國人的區域很常見 。
《去山上說》中的男孩在像他父親一樣生活和做些其他事情之間掙扎 。這些事情發生在一天-男孩的14歲生日 。后來,他決定做他父親想做的事情 。詹姆斯·鮑德溫面臨著相似的掙扎 。他在繼父的教堂里做了三年的牧師 。
但是在17歲的時候,他離開了教堂 。這次掙扎和他在教堂的經歷極大地影響了他的寫作 。
評論家和鮑德溫本人都說過,基督教的圣經影響了他的寫作 。評論家也表示他用非裔美國牧師在教堂演講的方式寫作 。鮑德溫用相似的語言、句子節奏和描述 。傳統爵士和布魯斯音樂也影響了他的寫作 。所有這些都使他的作品更加有力量和感人 。
詹姆斯·鮑德溫責備了基督教支持奴隸制 。他也批判了一些黑人基督徒把宗教用作接受壓迫的借口 。但是鮑德溫也稱贊基督教幫助非裔美國人一起對抗種族歧視 。
《去山上說》這本書還描述了小男孩的父母是如何以及為何從南方分別搬到紐約 。他們是20世紀上半葉美國南部黑人向北部遷移運動的一部分 。這次運動被稱為大遷移 。
非裔美國人搬走是為了逃脫南方的種族隔離法律 。而且,南方沒有足夠的農活給每個人,而北方工業的崗位在增加 。鮑德溫用一個家庭的個人故事來解釋這個歷史事件 。他擅長講故事,使歷史栩栩如生 。
詹姆斯·鮑德溫說,他必須寫作《去山上說》,這樣他才能寫作別的東西 。他也說,他在很小時就意識到,作為一個美國黑人,他沒有擁有很多東西 。但是他知道他有腦子 。所以他花了大量時間在圖書館閱讀 。他開始為自己學校的雜志寫作 。詹姆斯·鮑德溫高中畢業的同時,意識到自己不想繼續當教堂牧師 。他離開家搬到了紐約的一個叫格林威治村的地方 。這個地方很受藝術家的歡迎 。
鮑德溫工作的薪水不高 。他很貧窮 。但是他繼續寫作 。他在《黨派評論》和《國家》等雜志上發表報告 。它們沒有被廣泛閱讀 。鮑德溫和知名的非裔美國作家理查德·賴特進行了交流 。賴特幫助鮑德溫獲得經濟資助,前往歐洲寫作 。
他在1948年去了巴黎和倫敦 。鮑德溫在接下來的六年里生活在巴黎和法國南部 。他也曾居住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 。她寫作了《去山上說》,該書出版于1953年 。美國的評論家們宣布了美國文學中一個偉大的新聲音的到來 。但是這本書直到很久以后才開始流行 。
1955年,鮑德溫早期寫作的文章和評論被收集并出版成書 。該書名為《土生子札記》 。他在書中寫了關于美國黑人面臨的社會、政治和文化問題 。他也講到了自己作為一個黑人在歐洲的經歷 。評論家稱贊這本書清楚地處理了當時最棘手的問題之一:種族主義 。
鮑德溫繼續寫作基于自己經歷的故事 。《喬凡尼的房間》出版于1956年 。它講述了在巴黎的一位美國白人愛上了一個意大利男人和一個美國女人的故事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人如何掙扎著接受自己的性取向 。詹姆斯·鮑德溫也面臨著相似的掙扎 。他以前的宗教譴責同性戀,社會上的大多數人也一樣 。所以鮑德溫難以接受自己 。
他在自己的下一本書《另外一個國度》中寫到了同樣的問題 。這本書主要以紐約市為背景 。它探索了藝術家中的種族、性別和身份 。一些評論家稱,《另外一個國度》和《喬凡尼的房間》并不是好書 。但詹姆斯·鮑德溫在寫作中坦率而勇敢地談到了當時許多人不會公開討論的話題 。
評論家對于鮑德溫直接研究真實事件的稱贊要多于他的虛構 。他的書《下一次的火》成為1963年最暢銷的書之一 。此書被稱為民權運動強有力的領導聲音 。非裔美國人和自由派白人增加了對黑人和其他少數族裔平等權利的要求和示威活動 。
很多活動家去南方的州幫助黑人登記參加投票 。鮑德溫離開了歐洲一段時間來參加這次活動 。
《下一次的火》是以兩封信的形式寫作的 。在第一封信中,鮑德溫講述了一位黑人家庭成員在美國面臨的問題 。鮑德溫告訴他要堅強,為正義而戰 。
第二封信是寫給美國的 。鮑德溫警告說,種族關系太差了,如果他們不改善的話,一些可怕的事情就會發生 。他敦促美國白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出改變,因為沒有他們的黑人兄弟他們就沒法生存下去 。
鮑德溫稱,愛是美國人唯一不會毀滅自己的方式 ?!断乱淮蔚幕稹肥且槐居杏绊懥Φ臅?span style="display:none">ijsn^d%Ogu%%;k;3b&Dp
詹姆斯·鮑德溫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寫了很多短篇小說、書籍和戲劇 。他繼續探討種族、宗教、性別認同和歷史等問題 。這些書包括《阿門角》、《告訴我火車開走多久了》和《如果比爾街會說話》 。他的最后一本書《未見之物的證據》于1985年出版 。
在此期間,鮑德溫住在美國和法國 。他在大學任教,包括馬薩諸塞大學 。他支持了后來成名的非裔美國作家,比如托尼·莫里森和馬婭·安杰盧 。1986年,詹姆斯·鮑德溫被任命為法國榮譽軍團司令 。他也獲得了美國的很多獎項 。
詹姆斯·鮑德溫于1987年死于他在法國南部的家中 。但他的聲音仍然存在書籍中,許多美國教室和世界各地的年輕人仍在閱讀 。他警示我們一定要學會接受彼此的差異,評論家稱這在當今仍然重要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