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而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獎,青蒿素是目前用于治療瘧疾的首選藥物。屠呦呦冒著生命危險竭盡全力尋找治愈瘧疾的方法。幾十年來,她幾乎默默無聞地工作,直到2015年獲得諾貝爾獎。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從這一寶庫中發掘出來的。通過抗瘧藥青蒿素的研究經歷,深感中西醫藥各有所長,二者有機結合,優勢互補,當具有更大的開發潛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屠呦呦出生于1930年,幼時患有肺部疾病,但中藥挽救了她的生命。她對中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生致力于藥劑師的工作。
她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后來擔任“抗瘧中草藥研究”課題組組長。研究人員和她的團隊分離出一種受古代傳統療法啟發的抗瘧疾藥物。青蒿素的發現極大地降低了瘧疾患者的死亡率。
一名諾貝爾委員會評審指出了她工作的重要性。
“你們的發現意味著醫學的一個范式轉變,不僅僅給我們提供了革命性的新的療法來解除蒙受著瘧疾性疾病的患者的痛苦,而且促進了這些個體和社會的福祉和繁榮。你們發現的全球影響已經隨之而來,對人類的受益是不可估量的。”
成就來之不易。屠呦呦解釋說,她的發現是經過多年的反復嘗試和失敗之后才得出的。
“我做了(研究的)大概200多種中藥,提取方法加起來380多種,全部沒成功。開始這個部分叫做91號,因為做了191次試驗才發現了有效部分。”
為了確保該藥物對人體安全,屠呦呦有一次甚至親自試藥。
“這一年一定要看一看藥的功效。我打個報告,我說我負責,親自測試這種藥物。所以呢,我帶頭,兩個同志一起,我們住到東直門醫院,進行測試。”
姜廷良是前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所長。他說屠呦呦對研究的堅定決心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對工作和科學研究的堅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沒有這種堅持,她不可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她從一開始就堅持不懈。”
馬悅博士在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工作。她說,她為自已的老師感到非常自豪,同時也受到了她的成就的啟發。
“我在幾年前第一次見到屠教授。她看起來像一個和藹的奶奶。當她被授予諾貝爾獎時,我為她的成就感到驚喜。屠教授的博士生往往會引發關注。所以我必須加倍努力。我的教授一生致力于研究。我應該學習她腳踏實地的精神。”
屠呦呦還因其對科技創新的杰出貢獻而榮獲2017年中國最高科學獎。但是在獲得這些獎項之后,她并沒有因為自已的榮譽而止步。她繼續致力于完善自已的發現。這位89歲的老人在6月宣布,她的團隊已提出解決青蒿素耐藥性問題的方案,并提供了新的證據,表明青蒿素仍是抗擊瘧疾的“最佳武器”,瘧疾是世界上第一種由昆蟲傳播的傳染病。
CRI新聞,郭彥(音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