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性大學生更可能與心理健康抗爭
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報告說他們在心理健康問題上舉步維艱,美國各地的大學都在努力滿足學生的需求 。
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一組學生比其他人都更面臨這些問題:變性學生 。一些專家擔心,許多學校可能做得不夠,無法滿足變性學生的需求 。
變性人是指從出生起就不再認同自己性別的人,他們覺得自己應該是相反的性別 。許多人經常改變自己的名字、外貌,甚至接受醫療治療,以幫助他們與自己的感覺相一致 。
2016年,大約140萬美國人自稱是變性人 。這個數字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法學院威廉姆斯學院 。
此前的研究顯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學生報告出現抑郁、焦慮或其他心理健康問題 。這項最新研究試圖探討變性學生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 。這項研究發現發表在上個月的《美國預防醫學期刊》上 。
研究人員查看了一項名為“健康心智研究”的網絡調查的信息 。2015年至2017年間,共有65000名成年人在71所美國高校學習,他們都接受了心理健康方面的調查 。
在這一組中,約有1200名學生報告說他們擁有另一種性別身份,這意味著他們不認同自己的出生性別 。研究人員發現,近80%的學生報告說他們至少應對過一種心理健康問題 。為了進行比較,45%的原性別學生(即那些與出生性別相認同的學生)報告說他們患有心理健康問題 。
莎拉·凱琴·利普森是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助理教授,她是健康心智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之一 。她還幫助編寫了有關變性學生的報告 。
利普森認為,這項研究發現令人不安的一點,不僅是變性學生比其他學生更容易面臨心理健康問題 。他們也更容易面對研究中提出的各種心理問題,特別是自殺和企圖自殺的想法 。
她說,原因有很多 。一些導致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會在跨性別學生上大學之前就影響他們 。利普森指出,如在家庭遺棄率和無家可歸方面比率比較高 。
她說,一旦他們進入大學,跨性別學生仍然面臨著一些困難,而這些困難對原性別學生來說可能并不那么明顯 。許多美國高校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男女同性戀學生 。但跨性別學生感到要想完全被接受,仍然存在著各種障礙 。
這些障礙中包括許多學校強迫學生使用出生姓名或性別代詞,使改變學校記錄上的這些信息變得很困難 。洗手間只供特定性別的人使用 。雖然學校可能有防止歧視男女同性戀學生的政策,但他們的政策往往不涉及變性人 。利普森認為,所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問題,就算不引發新問題,也都可能加劇已經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
這份報告的發現并不令謝恩·溫德梅耶感到驚訝 。他是校園之光(Campus Pride)組織的執行董事,該組織是美國支持同性戀和變性大學生的最大組織之一 。
溫德梅耶注意到,雖然大多數學院和大學雇傭經過培訓的專家來支持不同的少數群體,但對于變性學生來說,情況并非如此 。
他說:“在許多大學校園里,甚至看不到變性人 。在許多校園里,他們仍然不被視為要為他們提供服務的群體 。”
溫德梅耶補充說,要應對所有這些心理健康問題,使這些年輕人似乎更難接受高等教育 。他說,心理健康問題使他們在學習上更難取得成功 。更糟糕的是,大多數學校甚至不允許學生在官方文件上報告他們選擇的性身份 。因此,管理者無法知道他們為變性學生提供服務的好壞程度 。
溫德梅耶認為,要知道如何更好地幫助這些學生,學校官員必須公開了解這些學生的需求 。這是抱著愿意改變的心愿來實現的 。但他和利普森也認為,這也來自于更好地了解情況 。
學校必須聘請了解變性學生所面臨問題的身心健康專家,但他們也必須教導原性別學生、教授和員工接受跨性別學生,并以讓他們感到受歡迎的方式與他們交流 。
“聯盟需要教育,”利普森說 。“它需要知識,光有善意是不夠的 。”
愛麗絲·布萊恩特和皮特·穆斯托報道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