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每個人都知道瘙癢是什么感覺 。這種感覺會讓人發瘋 。或者,如果你是中國科學院的孫衍剛,那瘙癢會驅使你去探索大腦是如何告訴你該抓癢的:“我們的研究旨在了解啟動‘瘙癢-抓撓’循環的大腦機制 ?!?br />瘙癢可能由多種刺激物引發,比如過敏反應、粗糙材質、蟲子叮咬、皮膚疾病、傳染疾病或藥物等 。通常的解決方法就是簡單地撓一撓 。但如果“瘙癢-抓撓”循環持續不減的話,可能會對人體組織造成損害,比如抓破自己的皮膚 。
孫衍剛指出:“現在仍然缺乏有效治療慢性瘙癢的方法 。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對瘙癢神經機制的了解有限 ?!?br />在過去的10年里,科學家已經掌握了瘙癢信號從皮膚傳遞到脊髓的方式 。
“相比之下,我們對大腦如何處理瘙癢信息、如何動態調節瘙癢過程卻知之甚少 ?!?br />孫衍剛和同事重點關注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區,目前已知這一大腦區域參與處理與瘙癢密切相關的痛感 。他們首先讓老鼠接觸組胺或抗瘧藥氯喹,二者都能觸發抓撓行為 。
他們發現,這種誘發抓癢的藥物會激活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區內的一組特定神經元,這些神經元會產生一種叫“Tac1”的神經化學物質 。
研究人員消除了這組神經元后,抓撓行為明顯減少 。而當研究人員激活這些神經元時,即使缺少化學刺激,抓癢行為也會再次出現 。因此,孫衍剛認為,這些表達Tac1的神經元是大腦中的瘙癢神經元 。刺激這些神經元會讓動物感覺瘙癢,然后開始抓撓 。他的研究發表在《神經元》期刊上 。
“大腦中的這些瘙癢神經元可能成為潛在的中心治療靶點,能打破與慢性瘙癢相關的‘瘙癢-抓撓’惡性循環 ?!?br />對許多被瘙癢惹惱的人來說,這可能是巨大的安慰 。
謝謝大家收聽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我是凱倫·霍普金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