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覺哉出生于湖南省寧鄉市。
他于1949年至1959年擔任內務部部長,1959年至1965年擔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他的兒子謝亞旭說,他的父親一直認為自己是國家的公仆。
因此,他說他的父親拒絕了親戚希望借他的關系到北京工作的請求。
“(他說,)你們都說我是官,(但)我這個官是一個‘焦官’,那個‘焦’就是燒焦了那個焦。當年他在湖南的時候有一個長工姓焦,他的意思就是我這個官就像一個長工一樣,早早就起來、晚晚才能睡,每天都辛辛苦苦的,我是在為大家做事,不是來當官的。所以你們要想當官的話,你別找我;你要想來當官,我這個部長我不當了,我回家當農民去。在他對我們的教育中,從來沒跟我們說過你要去當官,就是說你學好本事、能多做事情,就是這么一種理念。”
謝覺哉曾以50歲高齡參加長征,長征是紅軍在20世紀30年代的一次戰略大轉移。
他與官兵同甘共苦,戰勝了饑餓、疾病的折磨,度過了這次遠征的痛苦斗爭。
謝亞旭說,他從父親那里學到的一件事就是要始終嚴格要求自已,完成面前的任務。
“有一個星期天晚上可以去看電影。這時我一個姐姐就指著我說,‘謝亞旭沒有完成作業’。我說晚上回來做,我姐姐就不讓。后來我父親說了句什么呢,‘那好吧,他既然沒有完成作業,我們大家都不去看電影了。’那個時候我才小學二年級吧,我心里是很難受,從那以后我不可能再出現這種事了。”
謝覺哉在他一生中寫了一百多封信,包括在政府任職后與家人的通信。
如今,這些家書已經傳到了第三代人手上。
謝覺哉的孫子謝翌表示,他受到信件中的正能量的啟發,會努力廣泛傳播家書中蘊含的正能量。
“作為‘80后’的一代,我認為我們家傳下來的精神仍然適用于當今社會,例如年輕人要好好讀書等。我們應該做的更多的事情是把以前有德的事情傳達給我們的后人。我父親現在也花了很多精力把前人的歷史資料和他們之前(參加革命和國家建設)的人生事跡以紀錄片的形式拍攝出來。”
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王杰認為,領導干部的家教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更關系到黨風、政風、民風和社風。
“很多官員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一個重大的原因就是家風不正、家教不嚴造成的,然后縱容自己的家人妻子兒女去貪腐、去奢靡、去浪費。要讓我們今天的每一個擁有權力的領導者、讓每一個對自己的家庭負責任的中國人,都要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汲取家風、家教教育的這種力量。”
謝覺哉還曾擔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
他被認為是新中國司法制度的奠基者之一。
CRI新聞,李紅琳(音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