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為期四天的活動中,13歲的爾連·艾克與參會者分享了他試圖讓其他年輕人思考塑料廢物問題的經歷。
“當我告訴其他孩子我想拍一部紀錄片,來講述塑料是如何危害海龜的時候,有個孩子問我:‘你為什么想救這些動物呢?它們吃塑料是它們自己的問題’。于是我就開始思考如何才能讓大家重視(塑料污染)。我看到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個人每天要吃掉一個信用卡大小的塑料。塑料帶來的污染已經開始損害到我們人類的免疫和生殖系統,破壞了我們肝、腎,甚至會導致癌癥。”
艾克在網上被稱為“無塑料男孩”,他來自新南威爾士州拜倫灣。因為在海邊長大,他看到了塑料為海洋環境和海洋生物帶來的危害。因此,他同他的母親一起在拜倫港四處奔走,提高年輕人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爾連·艾克只是澳大利亞國內眾多敦促公眾采取行動防止塑料污染的年輕人的一個縮影。
澳大利亞四面環海,海洋不僅賜予了澳大利亞美麗的海灘,還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同時,澳大利亞也是一個塑料制品的消費大國。僅在2016至2017年一年的時間,澳大利亞就使用了350萬噸的塑料制品,其中僅有不到12%被回收利用,其余大部分都被運往海外。但是隨著中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家拒絕接受塑料垃圾進口,澳大利亞也被迫要自己想辦法來處理這一龐大且不斷增長的問題。
安娜·雷諾茲是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首府霍巴特的市長。她在論壇上表示,一年后霍巴特市內將完全禁止使用任何一次性塑料包裝。
“霍巴特市正在積極推進一項法規,禁止商家和企業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裝。一年后,他們必須使用可降解的材料,比如像一次性咖啡杯的蓋子,明年霍巴特所有的咖啡店必須要使用可降解的咖啡杯蓋。”
與此同時,其他人正在尋找將更多塑料融入循環經濟的方法。馬克·庫姆就是這其中的一員,他的公司正在回收工業塑料廢品。這些塑料廢品再加工后可以替代作為路面混凝土的加固材料。
“我們把塑料垃圾重新利用,制作成混凝土中的加固材料,我們叫它‘微型塑料纖維’,用來替代平時使用的加固材料。這種塑料纖維可以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減少90%,同時成本可以降低3%至5%。而且施工效率反而可以翻一番。”
庫姆說,現在澳大利亞大約有50個市議會將這種材料用于人行道和車道。
布里斯班市市長安德里安·思瑞納呼吁所有人參與打擊塑料垃圾的斗爭。
“有件事非常重要。政府可以推出各種舉措,宣傳各種觀點。但是最終需要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企業將環境保護變成實際行動。”
CRI新聞,菲菲(音譯)布里斯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