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VOA學英語《詞匯掌故》節目
。每個單詞都有自己的故事
。它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怎樣進入日常交際語的?有很多關于美國早期移民的故事:人們向西遷移,然后發現了新大陸
。這些移民中很多都是農民,他們想要一個新的家,一塊土地,一些莊稼和一些牲畜 。所以,他們向西遷徙,穿過困難地帶,尋找一個好的地方居住,耕作
。當找到以后,他們拿出斧頭砍倒樹木 。這是一項重活 。最艱巨的任務之一就是從地面上拉起樹樁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單詞——“stump”
。樹樁(tree stump)是樹被砍掉以后剩在地面上的那部分
。“stumps(殘端)”也可以指事物的某部分,如鉛筆用完剩下的部分 。樹樁給這些早期移民帶來了大麻煩
。有些樹樁大到必須用兩到三匹馬才能把它拔出來 。“stumps”逐漸融為生活和語言的一部分
。如果有人問一個移民他們是否清理好了土地,他們也許會回答:“還沒有,我被樹樁難住了 。”這句話的意思是他們不曉得怎樣清除掉地面的樹樁 。今天,這個單詞的意思還是一樣的
。“be stumped”意思是不知道做什么或者說什么 。你很困惑,思緒堵塞了 。在美國早期,樹很快就倒了
。樹樁卻數年還在 。有時候它們成了景色的一部分 。一些作家甚至寫就和樹樁有關的故事 。1716年的一天,訪客安·莫里離開了東海岸前往西邊一個所謂的“樹墩城”
。“我走進市中心,”她寫道
。“就在市中心,周圍都是木制建筑,中間是一個很大的樹樁 。我問為什么這個樹樁還沒被拔走 。‘哦,我們就沒想過,’他答道 。‘而且,’這個市民解釋道,‘不論兩個首領中誰有話說,他都可以站在這個樹樁上,那他就比其他人高了 。這樣他的聲音就能聽得更清楚 。’”當喬治·華盛頓在1775年成為所有殖民部隊的指揮官時,據說他是站在樹樁上和部隊交談的
。最后,站在樹樁上和人說話的人被稱為“政治演說家(stump speaker)”
。我們知道,政治家喜歡和群眾說話 。所以,不久“stump”就流入了政界 。總統候選人周游全國闡述和選民相關問題他們的觀點,以爭取選民們的支持
。喬·費夫洛是總統奧巴馬的撰稿人
。他在美國廣播公司(ABC)的新聞視頻中解釋說,競選演說是候選人陳述選民要投票給自己的“論據” 。這位撰稿人說競選演說包含所有選民應該了解到的關于候選人對于競選重要問題的觀點
。他說,競選演說是有用的“競選工具,他們(政治家)在途中可以用到”
。他們可以簡單重復利用相同的演說或者簡單改動下來迎合每位聽眾 。“stump”也可以作動詞使
。網上詞源詞典給“stump”的定義是“在政治競選中進行巡回演講” 。這個網站稱這種用法源自1838年 。如今,當政治家們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自己老掉牙的演講,他們就是在做巡回演講(stumping)
。所以,“stumping”在這種情況下通常不是什么褒義的用法也就不足為怪了 。這就是今天的《詞匯掌故》
。如果這個故事讓你產生了困惑,在評論區告訴我們吧 。我們會幫你弄明白滴!我是安娜·馬特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