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伍德拉夫:宗教及其影響充斥著小說家內森·英格蘭德的每部作品
。英格蘭德在一切循規蹈矩的猶太家庭長大,放棄了原本的宗教,決定做一個無宗教信仰者 。但各種宗教禮節依然與他如影隨形 。這種禮節并不體現在禱告本身上,而是體現在他日常的生活方式上 。今晚,英格蘭德將與我們分享他關于自律與專注的心得,以及自律與專注帶給他的快樂 。內森·英格蘭德,作家:我放棄宗教信仰的時候,大有一去不回頭之心
。就像拉扯到極點的橡皮筋脫離了拉力一樣,我向反方向飛馳而去,到了完全沒有猶太教的地方,雖然我是在猶太教的影響下長大的 。我不再像以前那樣對信仰無比忠誠,而是對虛構的世界癡迷 。有很長一段時間里,我認為虛構的世界里只有零和博弈 。但隨著我寫作量的增大,我愈發認識到:我童年時候所經歷過的宗教禮節正是我寫作的創意源泉 。說的具體些,雖然我不再是猶太教徒,但正統派猶太教的兩大支柱似乎一直深深影響著我 。這兩大支柱就是:神圣的時間與空間 。時間這個支柱十分明顯:我會花6天來進行創作,第7天就來完成余下模型的架構 。我在想,如果這種方法適用于現實世界,那么也應該適用于虛幻世界 。隨著我寫作年頭的累積,我注意到了另一件事:我每天都等待著坐在同一家咖啡廳的同一張桌子上,我也會對自己在圖書館的位置念念不忘,我也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有多么珍愛現在的桌椅以及從辦公室窗外眺望到的四季如一的風景 。這里就不得不提到神圣的空間了 。我從自己所做的事情上體會到了更大的意義 。它與希伯來語中的一個概念直接相關——個人的空間(makom kavua) 。它讓我想起了曾經跟爸爸并肩坐在猶太會堂里的場景 。那時候,我和爸爸每周都會坐在同一排的同一個位置 。在銅制的名牌上有我們的姓刻在上面 。我認為,對我父親來說,保留給個人的空間就是尊重 。而我認為這關乎榮譽 。但其中更大的意義在于全身心朝拜或者在一個固定的地點寫作,因為日常禮節與每日慣性的組合,在我眼中是一個人是否卓越的關鍵 。無論是早上6點趕瑜伽課或者早課,亦或堅持在咖啡館坐靠窗座位,亦或習慣光腳踩在地上來感受地板的存在,這些都是身體的慣性使然,是解放大腦的最佳方式 。說實話,對作家來說,這樣的慣性可以打造富有創造性的肌肉,讓神經突觸保持興奮,然后畫面自然就來了 。一旦靈感因此而來的時候,我們只需要坐在那里用筆尖記錄飛揚的思緒便好 。朱迪·伍德拉夫:感謝內森·英格蘭德的分享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