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剛一踏入長白山腳下的紅旗村時,就會有一群身著朝鮮族服飾的當地居民載歌載舞來迎接你。
環顧四周,村子里井然有序地分布著灰色挑檐式簡樸房屋。
廣播里正在用中朝雙語播報。
紅旗村是約100名朝鮮族居民的家。
紅旗村被譽為“中國朝鮮族第一村”。
今年59歲的趙哲范是紅旗村村委會主任,他表示村民們從快速發展的旅游業中獲得了收益。
“過去三年,旅游業快速發展,在2018年達到了峰值。去年我們接待了45萬名游客。我們村里現在有36戶人家把自家房子改成了民宿。我們村每晚能容納200名游客。去年人均收入達到了8000元。”
然而,紅旗村并不是一直都是這樣的。
由于產業結構單一,紅旗村曾是吉林省延邊自治州最窮的村莊。
當地村民以種地為生,但季節性的洪水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收成。
20世紀80年代末,時任當地農村建設委員會主任的金鎮國決定利用村里的朝鮮族特色發展旅游業。
他用四年時間將村子從河邊搬遷到了路邊,這條路正是游客去往長白山的必經之路。
同時,村里還重點對墻的外觀進行了設計。
金鎮國也提出了很多室內設計的構想。
“我最自豪的一點是,當時重建村落的時候,我堅持每家都必須有室內衛生間。那個時候,我們沒有錢實現這一點。所以我要求大家先給室內衛生間留出空間。我們鋪設了下水管。然后時機成熟的時候,再裝上衛生用具,開始使用室內衛生間。”
紅旗村前黨支部書記孟凡斌表示,為了吸引游客,他去了好幾個城市分發小冊子進行宣傳。
“2004年,我們村里加上我一行三人去了好幾個城市,比如延吉、牡丹江、哈爾濱、吉林、長春,去宣傳我們村。我們去了這些城市的旅行社,然后每個旅行社都要談一個半小時,跟他們協商,介紹我們村的少數民族特色。我們想通過這種方式吸引更多游客。”
這些努力都得到了回報。
因為與一家旅行社合作,紅旗村已經成為了長白山之旅中的必去景點之一。
旅行公司經理陳紹科說,對于未來,他們還有很多計劃。
“我們公司已經與紅旗村合作8年了。未來,我們會進一步豐富旅游項目,改善基礎設施。比如說,我們將會準備一臺民族風味的音樂劇在村里上演。夏天有很多游客。所以除了民宿,我們還打算建造一座能容納200到300人的酒店。”
CRI新聞,黃悅(音譯)延邊自治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