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菲比·齊默爾曼,我是道格·約翰遜
一位評論家曾把美國作家伊迪絲·沃頓描述為一名“靠自己奮斗取得成功的人 。”她喜歡這個評論,又把它重復了一遍 。其他人則表示她是紐約市的一個產品 。但她筆下的紐約與她之后的人筆下的紐約大不相同 。
伊迪絲·沃頓于1862年出生于紐約市 。那時的紐約是幾個不同的城市 。一種紐約是由以工作為生的人組成的 。另一種要小得多 。它是由非常富有的家庭組成的,這些人不需要工作 。伊迪絲出生在富裕的紐約 。
但是,那里有一個“正當的”富裕紐約和一個“不正當的”富裕紐約 。在富人中,有些是從父母或祖父母那得到錢的人 。還有一些是自己掙錢的人,他們是新富階層 。
伊迪絲的家庭是“正當的”富裕紐約人,就是繼承祖輩財產的人 。這類人不想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 。這是沒有很多自己想法的一類人 。伊迪絲·沃頓就是在這類人中創造了自己 。
像她這個年齡的很多女生一樣,伊迪絲也寫故事 。在她的一個童年故事中,當另一個女人突然來訪時,一個女人為沒有一個干凈的房子而道歉,伊迪絲的母親讀了這個故事 。她唯一的評論是,一個人的房子總是干凈的,隨時準備迎接客人 。伊迪絲的房子就是干凈的 。
伊迪絲在歐洲度過了自己的大部分童年 。她沒有上學,接受的是特教教師的教育 。
如果伊迪絲的家庭擔心什么東西的話,那就是劇烈的社會、文化和經濟變化 。然而,這些都是伊迪絲在她的一生中都會遇到的事情 。
美國內戰于1865年結束,這標志著美國開始發生巨大變化 。這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正在變成工業國家 。商人和工人日益獲得政治和經濟權力 。
伊迪絲·沃頓比大多數人更快地看到了這些變化 。她拒絕了他們 。對她來說,舊日美國是新的美國的受害者 。她不喜歡金錢的新價值觀取代家庭的舊價值觀 。
1885年,伊迪絲嫁給了愛德華·沃頓,她和丈夫的社會地位相當 。他們在一起生活了28年 。但是,這是一份沒有很多愛的婚姻 。
1913年,她想結束自己的婚姻 。她很久之前就想這么做了 。一位評論家稱,這象征著她與家庭觀念和傳統的聯系 。
一些評論家表示,伊迪絲·沃頓開始寫作是因為她發現自己的社交圈子很無趣 。其他人則表示,她是因為丈夫生病、自己需要做一些事情而開始寫作的 。
事實是,沃頓小時候就認為自己是一名作家 。寫作給她一種擺脫社會階級限制的自由感 。
寫作只是她做的一些列事情之一 。她做的都很好 。她對設計和照料花園很感興趣 。她自己的房子就是她設計的 。她過著國際化的社交生活,留下了大量信件 。
在她的一生中,她出版了大約50本關于許多主題的書 。
許多評論家認為伊迪絲·沃頓應該寫她的社交圈的故事 。然而,要做到這一點,她必須把自己從人群中移開才能看清楚 。她做不到這一點,即使在智力上 。她所受的教育和她的傳統使這成為不可能 。
伊迪絲·沃頓寫作的主題變成了在一個不誠實的世界里年輕而無辜的故事 。她沒有把自己的作品和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 。她所擁有的是一種能力,能夠坦率地表達在那之前一直被隱藏的情感 。
她也是第一批意識到世界是個罪惡的地方的美國女作家之一 。“生活是最悲傷的事情,”她寫道,“它僅次于死亡 。”
為了證明她能做的不僅僅是寫故事,她和奧格登·科德曼一起寫了一本書《房子的裝飾》 。這本書非常成功 。大約在同一時間,她的詩歌和故事也開始在斯克里布納的雜志上發表 。
在1899年,她的短篇小說集《更大的傾向》問世 。它立即獲得了成功 。她在倫敦時,參觀了一家書店 。店主不知道她是誰,把書遞給了她 。他對她說:“這就是現在倫敦每個人都在談論的事情 。
三年后,她的第一部小說《決策谷》出版 。三年后,她出版了她的第一部暢銷小說《歡樂之家》 。
《歡樂之家》講述的是一個沒有錢維持自己高社會地位的年輕女子的故事 。正如伊迪絲·沃頓寫的許多故事一樣,在這本書里,主人公無法控制自己的命運 。她是一個受害者,被她無法戰勝的力量打敗 。這是伊迪絲·沃頓的很多暢銷書的核心思想 。紐約的古老世家和新的富裕家庭產生了沖突 。在這些故事中,主要人物被困在一場無望的斗爭中,他們要與比他們更強大的社會力量作斗爭 。他們與那些信仰和行為不如他們道德的人作斗爭 。
這是沃頓最受歡迎的書之一《伊桑弗洛姆》中的情況,此書出版于1911年 。不像她其他的小說,《伊桑弗洛姆》的故事發生在美國東北部馬薩諸塞州的一個農場 。這是一個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他們的生活被習俗控制了,最終被摧毀 。他們是社會的受害者 。他們體面地死去了,而沒有進行反擊 。然而,如果他們拒絕習俗的話,他們就不會是現在的自己 。他們對彼此也不會那么重要 。
1913年,沃頓的婚姻結束了 。同年,她又出版了另一本廣受好評的小說《鄉村風俗》 。在這本書中,她討論了19世紀末新財富對一位漂亮年輕女性的影響 。
大多數評論家一致認為,伊迪絲·沃頓在1913年以后的大多數作品都不如之前好 。似乎她需要經歷婚姻的艱難才能寫出好作品 。她很多的好作品似乎都是在巨大的個人危機壓力之下完成的 。在婚姻結束后,她的作品不像之前的那樣銳利了 。
但是,在1920年,她出版了小說《純真年代》 。很多評論家都認為這是她最好的小說 。在這本書中,她講述了紐約社交圈表面上的純真背后所隱藏的缺乏誠實的問題的故事 。一個男人和女人的生活被摧毀了,因為他們有無法逃避的責任 。
伊迪絲·沃頓因《純真年代》獲得了美國最高寫作獎項,普利策獎 。1993年,《純真年代》電影的問世使人們對她的作品有了新的興趣 。
在晚年的時候,沃頓把時間更多的花在一個重要的由外交官、藝術家和思想家組成的群體上 。伊迪絲其中一個朋友是美國作家亨利·詹姆斯 。作為一個男人和作家,她喜歡詹姆斯 。她經常用她的汽車和司機帶他短途旅行 。
曾經,亨利·詹姆斯希望他的出版商能出版他的許多小說和故事的合集 。沃頓知道他這個愿望 。她也知道,出版商覺得出版這么一個合集會賠錢 。于是她給這名出版商寫信 。她同意秘密付錢給出版商印刷她朋友的作品集 。
1930年,美國國家藝術與文學學院授予沃頓一枚金牌 。她是首次獲此殊榮的女性 。四年后,沃頓寫作了她生活的故事《回首往事》 。伊迪絲·沃頓于1937年在她在法國擁有的兩所房子中的一所去世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