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與其它海洋哺乳動物相比,海獺的體型相當嬌小 。這就意味著,盡管它們身上有皮毛,但它們會迅速消耗掉熱量,因此需要大量能量來保暖 。
“所以它們每天需要吃掉相當于自身體重25%的食物 。”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的感覺生態學家薩拉·麥凱·施特羅貝爾說到 。“我們注意到了它們這種大量進食的情況,但要吃那么多食物,意味著海獺得先找到所有食物 。而這就是我們研究的切入點 。”
她和團隊研究了海獺的感覺能力,以揭開海獺高效覓食的謎團 。她表示,對海獺來說視覺并不可靠,因為水下既黑暗又渾濁,而且螃蟹和蛤蜊往往會藏起來 。由于水下環境非常嘈雜,海獺的聽覺也會受限 。嗅覺同樣不起作用 。“當它們在水下時,它們會屏住呼吸 。”
剩下的就只有觸覺了 。于是,施特羅貝爾和團隊測量了海獺爪子和胡須的敏感度 。他們將一只名為“塞爾卡”的海獺的眼睛蒙上,然后讓她觸摸刻有小凹槽的塑料盤子,那有點像燈芯絨 。塞爾卡要做的是選出刻有兩毫米凹槽的盤子,她被訓練成將這種盤子與美味的蝦聯系到一起,而不是認為這只是凹槽大小不同的盤子而已 。
結果發現,無論在水上還是在水下,塞爾卡的爪子都能感覺到僅有0.25毫米差異的凹槽寬度,而她的胡須能感覺到0.5毫米的差異 。“事實上,她在迅速移動時還能精準地感覺到細微差異,我認為這很有趣,這表明海獺擁有極為快速的決策能力和感覺處理能力,考慮到它們的生活方式以及需要快速覓食的情況,這點就可以說得通了 。”
這項研究的完整細節以及塞爾卡的萌照刊登在《實驗生物學》期刊上 。
其實,人類也可以感覺到這種差異,只不過我們所需的時間是海獺的30倍 。這可能也是合理的 。畢竟,在我們所處的進化環境中,狩獵時觸覺不如視覺和聽覺重要 。
謝謝大家收聽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我是克里斯托弗·因塔利亞塔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