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A學英語,這里是《詞匯掌故》。
每周我們都會聊聊單詞和短語在美語中的常用方法。我們解釋它們的意思,來源以及一般用法。
今天我們來談談一個來自愛爾蘭的單詞。這個單詞就是“聯合抵制”。
“Boycott”既能用作名詞,也能用作動詞。作動詞使,“boycott”意思是以抗議的形式拒絕做某事。人們抗議某事一般是尋求社會,經濟或者政治上的改變。
作為名詞,“boycott”多少有些不一樣的意思。除非做出改變,否則人們在抵制運動期間會一直拒絕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
實際上,這正是這個單詞進入英語體系的方式。這個單詞源于一個人的名字。
在18世紀中期,一個叫做查爾斯·博伊科特(1832-1897)的年輕人為英國陸軍服役。退伍之后,他在愛爾蘭做大莊園主的地產經紀人。
那時,愛爾蘭處在英國的統治下。博伊科特的職責是從在莊園種植莊稼的佃農那兒收取租金。
佃農要求降低租金,博伊科特拒絕了。他不但拒絕降低佃農的租金,他還驅逐了一些佃農,這意味著博伊科特把佃農們趕出了他們的家。
所有這些問題--驅逐,高租金,外居地主,引起了一場博伊科特和當地社區之間的糾紛。特別是,博伊科特和一個叫邁克爾·達維特的人起了沖突。
1879年,達維特建立了一個叫做土地聯盟的群體。這個群體組織愛爾蘭人抵抗外居地主和虐待人的地主,保障佃農的合理租金和其他居住權。
達維特建議佃農們與其襲擊查爾斯·博伊科特,不如簡單地拒絕和他做生意。
結果證實這種形式的抗議非常奏效。博伊科特的工人和仆人拒絕執行他的命令導致博伊科特地里的莊稼都壞了,因為沒人采摘,它們爛在了藤上。報道甚至說一些商家拒絕和他做生意。社區背離了博伊科特家,他們家被迫搬離了這個地方。
1880年底,一些英國的報紙開始用博伊科特的名字來報告與不公平的方法或者行動有關的抗議活動。這種用法很快就傳播開來了。
“boycott”這個詞穿越大西洋出現在了美國的報紙上。到19世紀80年代末,《紐約時報》一直在報道聯合抵抗的新聞。這個單詞逐漸被用來形容勞工抗議商業行為。
現在,消費者能利用他們的購買力來抗議他們認為不道德或者有侮辱性質的商業行為。被發現有虐待員工,違反勞動協議或者污染環境的行為的企業,會很快發現自己已經成為抵制對象了。
單詞"boycott" 的由來提醒我們:要公平對待任何人,否則你的姓氏可能會成為人們用來表達抗議的單詞。
又接近我們《詞匯掌故》欄目的尾聲了。如果你們不喜歡今天這個主題,請不要“抵制”我們節目,你可以區評論區留下你的建議。
我是安娜·馬特奧。祝你有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