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留芬是貴州省一個偏遠山村的干部。她說,由于修建了新道路,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四年前,我們啟動建設美麗村莊的項目。現在,我可以自豪地說,盤州市每個村都是水泥路。”
余留芬在2001成為巖博村的干部。那個時候,整個村子都非常貧困,村民年均收入只有800塊錢。
中央政府努力在該地區修建新路、實行農產品產業化后,2018年,村民年均收入達到了1.8萬元。除了經濟增長,余留芬還著重強調了改善當地環境的重要性,她說當地干部努力讓村莊更加適宜居住。
“今天,巖博村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80%,漫山遍野的泉眼,一片花海。在貴州發生的變化,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這是因為有這么一批愿意吃苦,愿意承擔責任的好干部。”
政協委員周健民今年提交了有關鄉村環境治理的提案。他表示,要改善中國農村廣大地區的環境,仍然任重道遠。
“生態農業,綠色農業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肥料、農藥的用量還沒有完全得到控制。”
中國政府承諾2019年實現農村地區1000萬人脫貧。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央撥款1200億支持脫貧攻堅。中國的目標是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徹底消除貧困。
貴州作為一個相對貧困的省份,正處在脫貧攻堅前線。
官方數據顯示,貴州省2017年實現120萬人脫貧。
CRI新聞,郭彥(音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