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時也能進行語言學習?
一項新研究表明,睡覺時也能學習語言 。
瑞士伯爾尼大學的研究人員稱,他們發現,人們在深度睡眠時能夠學習新的語言詞匯 。這項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志上 。
睡眠時間通常被認為是非生產性時間,但是一些研究表明,一些學習活動可在此期間進行 。小白鼠的研究提供了證據,表明睡眠學習在哺乳動物的大腦中是可行的 。
瑞士研究人員表示,其它的人類研究發現,睡眠時通過聲音進行簡單的學習是可能的 。但是他們補充說,“復雜的語言學習”尚未得到證實 。
許多早期研究發現,人們在清醒時產生的記憶在睡眠時得到了鞏固、加強 。這支持了一種觀點,即人們在清醒狀態下獲得的信息會在睡眠時反復播放并深深植入大腦中 。
研究人員推測,如果睡眠時的回放能夠改善清醒時所獲信息的存儲,那么在睡眠時處理和儲存新的信息應該也是可能的 。
該研究小組由伯爾尼大學教授兼該校認知、學習與記憶中心創始人凱瑟琳娜·亨克(Katharina Henke)領導 。研究人員對一組說德語的年輕人進行了實驗 。
該實驗集中于深度睡眠的“上升狀態期間” 。他們認為,這些慢波峰值是睡眠學習的黃金時段 。
研究人員表示,在正常睡眠期間,人類腦細胞在進入短暫不活躍狀態前,通常會活躍一小段時間 。這兩種狀態不斷變化 。
研究人員觀察了在受控環境中處于短暫睡眠的實驗個體 。當為研究對象播放成組的單詞時,他們記錄下實驗個體的大腦活動 。單詞組中有一個是真正的德語單詞,另一個為編造的單詞 。
為了便于之后識別,所選的德語單詞都是明顯比鞋盒大或者小的物體 。
每組單詞播放四次,單詞播放順序每次都會調整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單詞組的播放節奏與深度睡眠時大腦的實際活動相似 。
此舉目的是在這些假單詞和德語單詞之間建立一種持久的記憶聯系,讓實驗個體在清醒后能識別出來 。
當實驗個體清醒后,他們會通過視覺和聽覺接觸這些虛假單詞 。然后他們被要求猜出在睡眠時播放的這些假單詞代表的物體比鞋盒大還是小 。
在部分實驗中,一些個體的大腦活動通過核磁共振成像技術被記錄下來 。這是為了測量實驗個體在回答這些問題時的大腦活動 。
研究結果發現,大多數實驗個體在猜測有關睡眠學習單詞時的正確率均超過了隨機猜測的概率 。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測量到影響大腦海馬體部分的信號不斷增加 。海馬體這種大腦結構對于在非睡眠期間建立關系記憶非常重要 。研究人員表示,單詞組記憶的黃金時段出現在睡眠時的慢波峰值 。
該研究表明,睡眠中的記憶形成似乎是由清醒時支持詞匯學習的相同大腦結構所引起的 。
研究人員稱,還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來支持他們的研究結果 。然而,這些實驗確實提供了新證據,表明記憶可以形成,詞匯學習可在有意識和無意識狀態下進行 。
布萊恩·林恩為您播報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