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認為,廣播電臺仍然是最活躍、最有趣的媒體形式之一。他表示,廣播電臺適應了迅速變化的浪潮,并且繼續為人們參與重要對話和了解信息提供途徑,特別是對于那些最弱勢群體而言。
“廣播是一個強大的工具。即使在當今數字通信的世界里,廣播能觸及到的人仍多于任何其他媒體平臺。它向人們及時傳遞信息,還能促使人們對重要問題提高認識。廣播也是一個人際互動的平臺,能讓人們借以表達觀點、擔憂、不滿。”
“世界廣播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節日。今年,“世界廣播日”的主題為“對話、寬容與和平”,從世界各大傳媒網絡到小型社區廣播都在提醒聽眾,廣播在激發公共辯論、加強公民參與和促進相互理解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過去幾年間,社交媒體平臺的迅速發展給傳統媒體造成了巨大沖擊。但是廣播仍然在瞬息萬變的信息市場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國也有一批忠實聽眾。
“一般都是跟太太出去玩的時候車上會放(廣播),會專門搜一些音樂頻道聽。再就是上班(開車)的時候,會聽一下路況。”
“每天中午我都會聽上海交通廣播的一段節目,叫《1057大家幫》,這個節目每天都能幫聽眾解決一些實實在在的問題,可以說在聽故事的同時也傳播了很多正能量。”
“早上一般都聽的是新聞節目為主,了解一下最近發生的重要新聞。睡前聽的廣播一般都是英文廣播,比如《英語咖啡屋》等。因為我覺得現在廣播已經不僅僅是我們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渠道,很多人把它當做一個教育工具。”
從100多年前發明廣播至今,廣播一直把新的想法和思潮傳播到千家萬戶。
而且廣播媒介自身也在不斷發展。移動應用等在線平臺為聽眾提供了新的收聽方式。
俞清木是手機應用“聽伴”的創始人兼CEO,這是一款能夠從手機上收聽廣播的應用。
“在即將到來的車聯網時代,技術的創新會給廣播電臺提供革命性的變革,會給聽眾帶來更多、更好的體驗。未來的廣播可以更智能,它可以策劃并制作出各類節目來滿足聽眾的個性化需求。在交互上,車聯網廣播能夠更高效地實現互動。”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統計,全球目前共有超過4萬個電臺。即便是在欠發達地區,廣播覆蓋率也超過75%。
CRI新聞,郭彥(音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