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伍德拉夫:感謝收看今晚的《那一刻》,這是《新聞一小時》為“臉書視頻”打造的系列節目
。本期的嘉賓是亨利·蒂姆斯,他是“給予星期二”的創始人 。蒂姆斯是暢銷書籍《新動力》的合著者 。這本書闡釋了互聯互通的多個團體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這樣的團體一般是通過社交媒體組織起來的 。史蒂夫·戈德布盧姆:亨利您好
。您可否給我們講講您是何時決定將新動力的策略用在以前的挑戰上的,也就是集資上 。亨利·蒂姆斯,首席執行官,非營利組織92nd Street Y:我們先是有了這個想法
。您也聽說過黑五和網絡星期一 ?;诖?,我們就開始想:創辦一個“給予星期二”怎么樣?我們是否可以加一個這樣的日子來扭轉潮流,逆用戶至上主義而行之,讓大家學會給予,讓所有人參與到與世界的互動中 。所以,這個點子是從92nd Street Y這個非營利組織發起的,是非常簡單的想法 。從一開始,我們設計的方式就是希望其他人能抓住這個想法的內涵,并推陳出新 。這也正是“給予星期二”有趣的地方——我們看著它成長發展,從初期到不斷有人加入進來,并表示我想讓這個點子演變的更好 。有一個元素讓“給予星期二”尤為活躍,那就是小社群、家庭、全國各地的人們,因為他們跑來跟我們說:你知道嗎?我想讓“給予星期二”成為我每年的一個慣例 。我們很幸運,“給予星期二”推出的第一年,就有比爾·蓋茨這樣的知名人士為此發推文 。但更深層次的是改變——每當人們跟孩子們圍桌公坐時,他們會討論“我們關心的慈善團體有哪些”、“我們的家庭代表的源頭是什么?為什么慈善對我們很重要?”這樣的話題 。這樣的場景總是讓人賞心悅目 。史蒂夫·戈德布盧姆:有一些人將互聯網視為收銀機,這樣的想法會帶來怎樣的危險和挑戰呢?
亨利·蒂姆斯:當然了,互聯網存在的危險就是確實有人懷著這樣的想法在參與互聯網
。而進入互聯網,卻一心想著坑別人的錢而不辦實事兒的人,是走不遠的 。尤其是因為集資這件事上已經發生了一個重大轉變,即我們需要不再將大家視作捐贈者,而是視作所有者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不能再用傳統的方式來看到其他人,不能單純地認為他們的工作就是給我們錢而已,所以我們需要解決問題 。我們要想辦法調動這些想要幫忙的人做更多的事情,而不只是捐錢而已,而是要捐獻自己的時間,要發聲,要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是嗎?我認為,這就是“給予星期二”和整個慈善行業所經歷的巨大轉變 。朱迪·伍德拉夫:《那一刻》每周二下午3點會在臉書視頻上更新哦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