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聽VOA學英語《詞匯掌故》節目。
世界上很多地方現在都是假日季節。圣誕節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個節日。但是即使對那些不慶祝圣誕節的人來說,圣誕電影也已經成為一種美國傳統。
許多有趣的表達都來自于這些電影。當美國人聽到這些表達時,他們確切地知道它們是什么意思以及出自哪部電影。
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將會探討兩個詞語,它們來自于一個最著名的圣誕故事拍成的電影:《圣誕頌歌》。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在1843年撰寫了《圣誕頌歌》這部作品。艾柏納澤·斯克魯奇是這個故事的主角。
斯克魯奇是英國文學中最知名的人物之一。而且,英語從《圣誕頌歌》這部電影中獲得了兩個詞語。
第一個詞語就是這個主角的名字,斯克魯奇。艾柏納澤·斯克魯奇很吝嗇。他不愿意分享他的錢財和好運。他討厭人們,也討厭圣誕節。
在英語中,首字母小寫的scrooge這個詞是指不愿意付出的人,和它意思相同的單詞有miserly和stingy。
吝嗇鬼們都很自私,而且不僅僅是在圣誕或節日期間。以下是一個例句:
“她父親如此吝嗇,雖然他很有錢但是不愿意給她付大學學費。”
這個父親就是頭等吝嗇鬼。
現在回到《圣誕頌歌》這部作品。在故事伊始,斯克魯奇就是一個不喜歡圣誕節的冷血守財奴。
狄更斯這樣描述斯克魯奇:
“他內心冷若冰霜,凍僵了他年邁的面孔,凍傷了他的尖鼻梁,凍紅了他的眼睛,把他薄薄的嘴唇也凍成青紫色了,他說話冰冷,尖聲刺耳。”
斯克魯奇有多討厭圣誕節?書中的這段話如此描述:
斯克魯奇憤怒地說,“在我看來,那些把“圣誕快樂”掛在嘴邊的人都應該去死,然后埋在土里,讓圣誕樹穿心而過!”
這句話非常清楚地表明,斯克魯奇討厭圣誕節以及它代表的對人類的善意。
斯克魯奇在這本書以及電影中的口頭禪是“呸,騙人的鬼話!”你一說“bah humbug”人們就知道你說的是什么。
“Bah humbug”通常用于對他人圣誕氣氛的回應。例如,如果有人問你,“你準備怎么過圣誕節?”而你就回答,“圣誕節都是騙人的鬼話。”意思是你不過圣誕節并且可能不會去慶祝。
任何人說“bah humbug”就是拒絕或對圣誕節表示厭惡。有時候是說著好玩,有時候卻并非如此。
《圣誕頌歌》這個故事是指一種個人變化或翻開新的一頁。
隨著故事推移,可恨的斯克魯奇某晚被三位圣誕鬼魂造訪,他們分別是過去的圣誕鬼魂,現在的圣誕鬼魂以及將來的圣誕鬼魂。
這些鬼魂教育了斯克魯奇,而且最后一課很可怕。
但是它奏效了。斯克魯奇作為一個慷慨善良的人迎來的一個新的早晨。
然后,詞語歷史并未以這樣銘記它。他的名字將一直意味著相反的意思。
這就是語言。那是另一期《詞匯掌故》節目了。我是安娜·馬特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