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凱博波洛尼奧是烏拉圭大西洋沿岸的一個海濱小鎮 。全年常住人口僅有95人,分別居住在50個家庭中 。另外350處住宅,在12月至2月期間供前來觀賞鰭足類動物的游客居住 。
(海獅的聲音)
——毛皮海豹和海獅出沒于鎮上的巖石海角 。
僅1月份就有超過3萬名游客來此觀光 。如此多的游客會對這些海洋哺乳動物產生什么影響?為了找到答案,歐洲和南美生物學家在1996年至2014年間對這里的動物和人類進行了監測 。
在這段時間內,鰭足類動物對人類干擾的容忍度降低了 。當這些動物被人類干擾后,它們會遠離游客觀賞區,甚至潛入水中游走 。這些反應與“野生動物習慣于人類活動”這種人類的常見預想相悖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應用動物行為科學》期刊上 。
研究人員認為,這要歸咎于最初在上世紀90年代后期建造的那個柵欄 。建造這個柵欄的意圖是好的,目的是讓人類與動物棲息地保持安全距離 。但是由于柵欄不夠長,無法讓人們遠離棲息地的最核心區域 。而在人們試圖突破柵欄的限制,尋找更近的觀察點時,柵欄甚至可能將人們引向核心區域 。
也有可能柵欄的確將人群與動物隔開了 。但是結果是,人群與動物相隔太遠了,以致于動物從未真正習慣人類的觀賞 。
事實上,烏拉圭鰭足類動物的數量的確有所增長 。棲息地中的動物數量每天都在變化,而最佳估計值約為1000只,這比20年前的數量還多 。但很難說旅游業是否在動物數量的增長上發揮了作用 。依據烏拉圭法律,這些動物受到保護,免于捕獵 。在控制動物數量方面,獵物可能性和環境變化等環境因素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
不過,這項研究告訴了我們兩件事 。其一,野生動物攝影游的影響可能并不總是如設想的那樣小 。其二,生態旅游開發者應該聽取社會心理學家的建議:他們可以幫助預測游客的行為,就像他們觀察本土野生動物的行為一樣 。
謝謝大家收聽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我是杰森·古德曼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