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在假新聞時代,需要記住的是:媒體就是信息 。例如:心理學研究表明,難以閱讀的文本更可能被認為是不真實的 。現在一項研究表明,當廣播節目通過糟糕的電話連線采訪嘉賓時,對聽眾來說,講話者及其著作的可信度可能會下降 。
“我們多次發現,某樣東西處理起來越容易,人們就越可能認為它是真的,同時也會認為那更具說服力 。”南加州大學的社會和認知心理學家諾伯特·施沃茲說到,他欣然同意為這期內容錄制更高音質的版本,而不是通過電話連線錄制的版本 。
施沃茲和他的合作者艾林·紐曼讓99名志愿者收聽公共廣播節目《科學星期五》中有關基因學的采訪 。一則錄音以普通電話音質呈現:(《科學星期五》音頻1) 。另一則音頻則被篡改,進一步降低音質:(《科學星期五》音頻2),令錄音很難聽清,同時說服力也有所降低 。
“在音質不佳的情況下,同一位研究人員說同樣內容的同一基本音頻剪輯,會被評價為不太合格、不太好、不太有說服力 。而且錄音中提到的信息會被認為是不太重要的研究 。因此,基本上如果你的音頻質量不佳,那就會損害你自身的可信度和研究的感知質量 。”
研究人員用科學會議上的講話音頻進行了第二個實驗,得到了類似的結果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傳播》期刊上 。
施沃茲對音頻制作者及錄制對象提出了明確的建議:“只要你能做到,那就應該盡量為受訪者提供擁有良好線路的高質量麥克風 。作為受訪者,尋找優質的連接狀況真的有利于你 。”
還有一個錄制高質量訪談的理由:志愿者不太可能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低質量訪談 。而社交媒體上已經很難能聽到真實的聲音了 。
謝謝大家收聽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我是克里斯托弗·因塔利亞塔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