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互聯網的確是構成我們生活中眾多關鍵事物基礎網絡的網絡 。但在50年前,互聯網只是一個逃離實驗室的實驗 。而且其原來的設計目的也并非是今天的全球通信基礎設施 。”
普林斯頓大學專攻計算機網絡的計算機科學家詹妮弗·雷克斯福德說到 。她在近期舉行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與《科學美國人》主編瑪麗埃特·迪克里斯蒂娜進行了交談 。
“因此,互聯網對于其外圍、連接到它的設備以及我們運行的應用程序,都播下了大量創新的種子 。但是諷刺的是,互聯網并沒有給自己的創新種下種子 。我們每天都會受此影響,從拒絕服務攻擊取消網絡,到我們遇到的性能問題,再到網飛公司的流停止等等 。”
“在我的自動網絡研究中,我們匯集了兩種令人非常振奮的技術:第一種是機器學習,通過將原始數據轉化為真實的態勢感知來改造一切 。第二種是可編程網絡交換機,這種交換機同樣能減少創新障礙,這些障礙來自互聯網外部以及互聯網基礎支撐 。因此,我們可以學習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好地感知和驅動,使網絡可以學習檢測性能問題和周圍路徑 。檢測拒絕服務攻擊,并在它們造成重大傷害前阻止它們 。因此,這兩種技術正在結合,這是建立一個真正值得信任的互聯網的好機會,而現在我們越來越信任互聯網 。”
謝謝大家收聽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我是史蒂夫·米爾斯基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