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天文學家在尋找類似地球環境的可居住世界時,喜歡在M型星附近尋找,M型星是一種紅矮星 。原因如下:
“首先,我們星系中的大多數恒星都是M型星 。”德國圖林根州立天文臺的天文學家艾克·岡瑟說到 。“其次,離我們最近的恒星也是M型星 。第三,在M型星周圍發現質量較小或直徑較小的行星比較容易 。”
M型星比太陽小,光芒也較弱 。這意味著其周圍可能存在液態水的宜居地帶離它非常近 。而在M型星附近區域,用現有技術發現小型系外行星也更容易 。
幾個月以前,岡瑟將望遠鏡對準距地球16光年遠的一顆M型星,這顆M型星名為AD Leoni,那時他發現了一次巨大的恒星耀斑 。潛伏在該恒星周圍的一顆類似海王星大小的巨型系外行星似乎幸存下來且毫發無損 。這件事激發了岡瑟和團隊,他們想知道那次巨大的恒星耀斑會如何影響那顆據推測如地球大小且圍繞恒星旋轉的系外行星 。所以他們進行了計算機模擬實驗 。
結果呢?那次耀斑釋放了大量射線,比太陽在地球上釋放的還要強幾千倍,這可能會使大部分假想的系外行星防護臭氧層炸毀 。而多次發生這種耀斑事件,對我們所知的生命將是毀滅性的 。
“所以,只看與地球環境類似的行星,然后就說:‘好,我們可以把它放入宜居帶,這就是宜居星球的樣子,'這種方法可能是錯誤的 。現在我們必須考慮這些非常有活力的事件,這些事件可能改變了其他星球大氣層的特性 。”
他于近期在利物浦舉行的歐洲天文學與空間科學周會議上發表了觀察結果 。
岡瑟說,如果說有影響的話,就行星多樣性來說,這個發現使M型星周圍的奇怪恒星更具吸引力 。“我會說……繼續尋找!”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凌星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于4月16日發射,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這顆衛星很快也會開始尋找 。
謝謝大家收聽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我是克里斯托弗·因塔利亞塔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