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伍德拉夫:隨著全國各地的學生紛紛返校,應該如何為新的學年做準備呢?丹尼爾·列維京是一位音樂家,同時也是作家、神經系統科學家、教師
。每年9月份,列維京都會向自己的學生們講述他們永遠意想不到的事情 。在今晚的《我之拙見》里將一一揭曉 。丹尼爾·列維京,音樂家/作家/神經系統科學家/教師:這是每一位陷入困境的人都知道的事情
。這是你看似知道,其實并不了解的事情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馬克·吐溫的字條 。這個字條在電影《大空頭》中有用到過,在阿爾·戈爾的《難以忽視的真相》中也提到過 。在字條里,吐溫寫道,當一個人確信自己很了解一件事,并且滿懷信念全力去做這件事的時候,永遠都不會想到自己可能錯了 。如果一個人確信替代藥物的功效要比西方藥更有效的話,這個人就會放棄傳統的治療方法 。2/3的癌癥患者都會這樣想:那種替代藥物會延長他們的生命 。但其實,轉而選擇替代藥物的病人死于癌癥的可能性反而是另一種病人的兩倍,死的會更早
。如果一個人確信自己對總統候選人的選擇是正確的,就不會接受任何其他證據,哪怕這些證據可以讓這個人改變想法 。我是大學教授,我也為博士后學生提供職業培訓,培養他們成為神經系統科學家 。他們滿懷信心地走進我的實驗室 。他們一輩子都是班級里的佼佼者 。而我大部分時間都在教他們一件事:他們以為自己知道的事情,其實他們并不了解 。我作為老師的職責其實是讓他們忘卻一些東西 。我經常會問他們一個問題:你為什么會這樣想呢?有什么證據嗎?這樣的課,課時可以持續4-8年不等 。只有在一種環境里才能創造知識,那就是:我們接受一種可能性——自己是錯的 。大家可能會聯系到禪宗,禪宗就有著不把事情說死的智慧 。如果你覺得自己知曉一切,那你可能一無所知 。我覺得我們所有人都可以進行這樣批判性思考 。每4年就不斷問自己一系列為什么的問題 。或許精疲力竭的老師和家長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榨干了我們這樣思考的能力 。但這個自己問自己的模式對于批判性思考來說至關重要 。我們要像4歲孩子一樣思考,經常問為什么和怎么做,經常向他人發問 。有了這樣的態度,我們就可以更有效地探索世界,在各種選擇、候選人、治療方式之間游刃有余地選擇,實現成功和幸福的最大化 。說句題外話,一開始我們說到的馬克·吐溫字條上的那句話廣為流傳,但還沒有證據表明他是否說過類似的話 。這句話的源頭尚不可知 。即,有時候你并不了解自以為了解的事物 。朱迪·伍德拉夫:我們學習到了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