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鞭蟲是令全球5億人感染的一種寄生蟲 。它寄生在我們的腸道中,它將頭埋進大腸里,可引發惡心、腹痛和腹瀉等癥狀 。
但是鞭蟲的寄居地也暴露了其潛在的弱點:為了茁壯成長,寄生蟲需要偷取人類的腸道細菌 。
“鞭蟲從宿主身上獲得細菌,使其產生適合自己的菌群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免疫寄生蟲學家理查德·格蘭西斯說到 。“如果它們獲得了細菌,那它們就能存活下來,如果它們沒有得到細菌,那它們就無法存活 。”
格蘭西斯和團隊在老鼠身上研究了這種現象,因為老鼠體內也有適應其生存的一種鞭蟲 。他們發現,鞭蟲孵化時會從宿主的菌群中獲取新鮮的菌群,不過各種細菌的比例與宿主的不同 。沒有宿主的細菌貢獻,鞭蟲就會死亡 。
但是鞭蟲也會誘發宿主體內菌群的變化——對菌群進行調整,使宿主腸道不再適合鞭蟲孵化 。
“現在你不禁要發問,這似乎有點矛盾,寄生蟲不是應該希望繁殖更多后代,而不是減少后代數量嗎?”但是要注意:無節制地進行孵化,會引起宿主免疫系統的注意,然后將所有鞭蟲清除出去 。
如果因為腸道寄生蟲而導致蟲卵無法有效孵化,那腸道內就不會產生很多新蟲子,這樣一來就會延緩宿主獲得免疫的進程和清除寄生蟲的過程 。因此,這可能是進化出來的一種策略,幫助寄生蟲延續生命,讓其在腸道內待的時間更長一些 。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期刊上 。
格蘭西斯表示,這一發現可能在未來會發展出選擇性清除鞭蟲的方式 。因此,鞭蟲再也不能從我們——或者說我們的細菌中——揩油了 。
謝謝大家收聽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我是克里斯托弗·因塔利亞塔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