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時鐘的時間定格在午夜前3分鐘
20世紀50年代,呼啦圈流行一時 。這意味著世界處于核毀滅的邊緣 。原子科學家害怕已經研發的科學成果 。他們甚至更害怕科學會帶來什么 。1950年,朝鮮入侵韓國 。朝鮮戰爭使得美國加倍努力研發比原子彈更致命的武器 。他們研發的是氫彈,蘇聯也在研發這種武器 。很多美國人都膽戰心驚 。一些人在房子里或附近建造安全屋 。他們計劃在核襲擊時躲進這些避難室,然而,其他美國人卻厭倦了這種惶恐不安的感覺 。1952年,二戰軍事英雄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當選總統,經濟出現好轉,美國人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其中一個跡象是嬰兒潮的出現,戰后嬰兒出生人數大增 。1950年到1960年間,美國幼兒人數從2400萬增至3500萬 。人口較多的家庭需要房子,僅在1950年,美國就建造了一百四十萬所房子 。大多數新房子都建在郊區,也就是城市周邊地區 。人們搬到了郊區,因為他們認為郊區的學校更好 。他們也喜歡為孩子們提供更多的玩樂空間,許多美國人把20世紀50年代看作是時尚的年代 。 。呼啦圈是一個大圓圈,由五顏六色的塑料管連接而成,玩游戲時,臀部做圓周運動 。運動時,呼啦圈在身體周圍旋轉 。這種運動和波利尼西亞人本土舞蹈——草裙舞類似 。20世紀50年代,其他時尚還包括衣服和發型 。例如,一些女性把頭發做成卷發造型 。女演員瑪麗•馬丁在百老匯戲劇《南太平洋》中以卷式發型而出名 。在電影中,瑪麗蓮•夢露逐漸名聲大振,并不是每個人都認為她演技很好,而是她有一頭閃亮金發,人們認為她有著完美曲線的身材,瑪麗蓮•夢露對自己的成功并沒有很開心 。20世紀60年代,36歲的瑪麗蓮•夢露自殺 。當時另一位著名演員是詹姆斯•迪恩 。對許多美國人來說,他是年輕人叛逆精神的鮮活代表 。事實上,詹姆斯•迪恩出演了一部電影叫做《無因的叛逆》,1955年,詹姆斯•迪恩因車禍去世,時年24歲 。20世紀50年代,美國文學出現反叛
20世紀40年代,美國家庭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電視接收器 。因為社會上一部分人在郊區過著新生活,另一部分人批判他們過的生活 。這些人是垮掉一代的作家和詩人,包括格雷戈里•科索、杰克•凱魯亞克和艾倫•金斯伯格 。他們聲稱,20世紀50年代,美國人民的生活空虛寂寞,他們的腦子和精神都已死去,如行尸走肉一般 。杰克遜•波洛克是藝術反叛的代表,波洛克畫畫的方式和常人不同,相反,他將顏料潑灑在畫上,怎么高興怎么來,人們反復問道:“你畫的是什么意思?”波洛克回答說:“不要為畫意煩惱,他們就在那兒…像花 。音樂界的叛逆者是埃爾維斯•普雷斯利,他是搖滾之王 。當埃爾維斯•普雷斯利第一次在電視上唱歌時,他還是一個21歲的卡車司機 。隨著音樂響起,他的身體擺動,許多人認為他舞動的太過性感 。父母和宗教人士批評他,年輕人更多的是尖叫,不盡興 。他們播放他的唱片,在收音機里收聽他的歌,在電視節目“美國音樂臺”觀看他的節目 。“美國音樂臺”成為最受歡迎的舞會 。每周,年輕男女都會在電視攝像機前隨著最新的歌曲跳舞 。 。一些人稱電視為愚人發明的,20世紀50年代末,電視仍然存在 。每個家庭平均每天觀看6個小時 。美國人特別喜歡與米爾頓•伯利和露西爾•鮑爾等喜劇演員合作的游戲節目和搞笑節目 。他們也喜歡娛樂節目,比如阿瑟•戈弗雷和埃德•沙利文的節目 。20世紀50年代,其他國家的人們在觀看美國電視節目時可能會認為所有美國人都是白人基督徒 。當時,電視沒有意識到美國是種族和宗教的大雜燴 。很少有種族或宗教群體出現在電視上 。那些出現的人通常都是為白人工作 。20世紀50年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開始發展壯大 。為了結束種族隔離,特別是在美國的學校,人們進行了許多法律斗爭 。20世紀60年代,民權運動在全國愈演愈烈 。20世紀50年代,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當選美國總統 。艾森豪威爾面臨著共產主義、核戰爭威脅和種族矛盾問題,他說話很平靜,似乎總是以同樣冷靜的方式處理問題 。一些公民認為他就像國家的父親一樣 。艾森豪威爾入住白宮后,人們相信即使身處黑暗危險的世界,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