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VOA學英語《詞匯掌故》節目。
很多人都說很少有美國人講外語。A contrario!(事實恰恰相反)。美國人使用很多拉丁短語,有時候甚至連自己都不知道。法律和藥學領域中有很多拉丁語。但很多人在日常口語中也會使用很多拉丁的單詞短語。
其中一個常見的拉丁單詞就是per se。per se的意思是指某物本身,不與其他事物相聯系。比如,假設你的男朋友每晚都在朋友住處看足球。你就可以告訴他,讓你生氣的不是他看足球這件事本身。問題在于你根本見不到他。
說到足球,所有討論球隊之間對抗(versus)的人也都會用到拉丁語。像英雄式電影?討論正義對決(versus)邪惡的時候,他們通常也是使用了拉丁語。Versus通常縮寫為vs.。
Et cetera是另一個拉丁短語,通常寫作etc.。Et cetera意為一組中還有其他,尤其是同種事物。我們通常用該短語取代“and so on and so on”。但是人們經常發錯音。他們經常將“et cetera.”錯讀為“eck-cetera.”。
Caveat emptor(貨物出門,概不退還)常用于商業商品的買賣。此外還用于法律語境。Caveat emptor意為“購者自慎”。購物者將負責確保貨物能正常工作。因此,如果沒有檢查車究竟能不能開而買了一輛壞車,那么你只能怪自己。
假如朋友賣給你一輛壞車。那么對你來說,她就是persona non grata。Persona non grata意為不受歡迎的人。該短語既可以用于法律語境,也可用于較為隨意的場合。
但是,如果有人就汽車跟你做了一項“bona fide”交易,那意思就是你做成了一筆較好的交易。拉丁語“bona fide”意為真誠的。“Bone fide deal”意為以誠實的方式做成的交易。
但是你還是要小心一點。如果朋友為你做些事,比如以合理價格向你出售一輛好車,那么她可能期待一個交換條件(quid pro quo)。換句話說,她可能期待有所回報。或許你會聽人們說:“你幫我,我就幫你”,這里指的是同一件事。但是拉丁短語“quid pro quo”聽起來更加專業一點。
在電影《沉默的羔羊》中,由朱迪·福斯特飾演的警官克拉麗斯與吃人狂魔醫生漢尼拔·萊克特達成了交換意見。她想從他那里得到一些東西。而他也想從她那里得到一些東西。
萊克特醫生:“做個交換。我告訴你一些事。你也要告訴我一些事。但不是關于這宗案件的。是關于你自己的。做個交換。行不行,克拉麗斯?可憐的小凱瑟琳在等著呢。”
克拉麗斯:“成交,醫生。”
就我個人來說,我不會與一個食人狂魔達成交換意見。但這只是我的想法。
如果你的一個朋友認為付出必得回報就是現狀,也就是說大勢所趨,那么你也許會想著另尋他友。但是如果你安于這一現狀,那你就不會想去改變現狀。
因此,在日常英語中,使用這些常見的拉丁短語可以讓你聽起來更加精明。這可是真正的真理。
我是馬里奧·瑞特,以上就是本周的《詞匯掌故》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