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導致糧食營養降低
一項新研究表明,溫室氣體可能會降低糧食作物中重要的營養成分
。研究人員研究了氣體之一二氧化碳對水稻的影響
。研究人員在受控環境下種植水稻 。他們將二氧化碳設置為科學家預測的世紀末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水平 。他們發現,這種情況下種植的水稻,其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含量均低于正常水平 。研究人員表示,對于一些最不發達國家的貧困人口來說,溫室氣體的影響尤其嚴重
。他們指出,這些人多食用水稻,飲食結構較為單一 。一份關于這項研究的報告發表在《科學前沿》雜志上
。在這項實驗中,科學家在中國和日本種植了18種水稻
。他們向這些作物噴灑二氧化碳,以創造未來的大氣環境 。在高濃度二氧化碳下生長的水稻,其四種維生素B的含量平均下降了13%到30%,蛋白質下降了10%
。與在正常環境生長的水稻相比,這些作物的鐵含量下降了8%,鋅含量下降了5% 。然而,這些作物的維生素E含量卻提高了約13%
。參與撰寫報告的東京大學的小林和彥(Kazuhiko Kobayashi)表示,“這些都是壞消息”,尤其是對那些欠發達國家貧困人口的營養狀況來說
。報告指出,主要包括生活在印尼、柬埔寨、緬甸、孟加拉國、老撾和其它東南亞國家的6億人口
。其它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導致的高溫會降低糧食產量
。但是科學家們逐漸發現,不斷增加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會威脅到糧食的質量 。早期的研究表明,在高濃度二氧化碳環境下生長的小麥、玉米、水稻、豌豆和大豆,其蛋白質和礦物質含量較低
。科學家們估計,到2050年,約1.5億人的飲食中可能缺乏蛋白質和鋅 。其中一位科學家是美國馬薩諸塞州哈佛大學的薩姆·邁爾斯(Sam Myers)
。他說,這類發現只是令人驚奇的氣候變化帶來的一個例子 。他說:”我擔心未來會出現更多意外情況
。“邁爾斯指出,污染、某些物種滅絕、森林被破壞以及其它人類活動可能會引發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
。他說,人類無法在不影響自己健康的條件下,完全改變數百萬年來生物賴以生存的自然體系 。這項新研究提出了一種降低氣候變化對農作物營養危害的辦法
。小林和彥表示,辦法之一是種植對高濃度二氧化碳已產生更強抗性的不同品種的水稻
。菲爾·迪爾金為您播報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