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斯雷尼瓦桑:現在我們將目光轉向紐約,這里正在舉辦一個藝術展覽,透過這個展覽,人們可以了解民族主義的興起與藝術審查制度之間的關系
伊維特·費利西亞諾:從波蘭到匈牙利再到土耳其,這些國家正感受著民族主義的興起,以及它對言論自由的影響 。正當一切方興未艾,新展覽《Before the Fall》在紐約新藝廊德奧藝術美術館開幕,其中展出的藝術品為第三帝國時期的德國人及奧地利人所作,那時言論自由遭到極端剝奪,本次展覽帶我們領略了當時的文化背景 。
奧拉夫·彼得斯博士,德國馬丁·路德大學藝術歷史學家:本次展覽的初衷在于引發人們思考在20世紀30年代,藝術家如何應對政治,如何應對歷史環境,他們又如何展開工作 。所以,這當真是在思考,藝術有沒有可能反映歷史環境?
伊維特·費利西亞諾:奧拉夫·彼得斯博士是德國馬丁·路德大學的藝術歷史學家,也是本次展覽的策展人 。本次展覽是過去兩個新藝廊德奧藝術美術館展覽的延伸 。《Degenerate Art》審視了納粹黨公開貶低的作品,而《Berlin Metropolis》則對20世紀20年代德國首都的豐富藝術文化進行了探究 。
阿道夫·希特勒的第三帝國在其1933年執政后,對現代藝術世界進行了清洗 。當時包豪斯藝術學校極具影響,而希特勒對其突襲,將其關閉 。它對德國國家美術館同樣采取了如此暴行 。希特勒禁止藝術家集體創作藝術作品 。
奧拉夫·彼得斯博士:20世紀20年代,德國藝術曾經何其繁榮 。這個問題始終縈繞著我,這種繁榮究竟怎么了?
伊維特·費利西亞諾:彼得斯說很多藝術家用傳統的藝術形式來偽裝他們的信仰 。靜物畫和肖像畫都具有了濃重的象征主義色彩 。很多風景畫,像德國藝術家理查德·奧爾茲于1936年所創的作品《期待》,都對當時社會環境的黑暗以及對未來不詳的預感進行了描繪 。
奧拉夫·彼得斯博士:一方面,這有點啟示性,如果你能感受到,另一方面,一群人站在那里,探入或許黑暗或未知的未來世界 。
伊維特·費利西亞諾:那些不守規矩的藝術家很難找到安全的工作場地 。他們當時的工作如何得到公眾的接納?
奧拉夫·彼得斯博士:許多藝術家的作品對于當時環境,第三帝國生活處境上的批判展露無遺,根本無法展出 。
伊維特·費利西亞諾:德國畫家馬克斯·貝克曼選擇了自我放逐,他于1937年離開德國前往荷蘭 。在那里他創作了作品《鳥的地獄》,其中提及了納粹黨 。
奧拉夫·彼得斯博士:離開德國一年后,貝克曼創作了這幅作品 。在阿姆斯特丹,他決定創作這個諷喻體畫作,抨擊他的國家,畫中多個鳥型形象折磨人類,例如,致敬 。
伊維特·費利西亞諾:一些藝術家為他們的作品付出了終極代價 。其中一位是奧地利猶太藝術家,名叫弗利德·迪克-布朗德斯 。
奧拉夫·彼得斯博士:她政治傾向極強 。她在德國魏瑪的包豪斯大學學習,后回到了奧地利,并與20世紀30年代早期,創作了一些,我們說,政治蒙太奇或拼貼畫 。但她被捕了 。她的作品描繪了一些審訊過程,讓人觸目驚心,因為這那里,你可以看到什么才是真正的酷刑 。最后她被送進了死亡集中營,慘遭殺害 。
伊維特·費利西亞諾:彼得斯博士說,隨著最近歐洲民族主義浪潮的涌動,參觀者可以以一種新的眼光審視這些古老的作品 。
奧拉夫·彼得斯博士:時過境遷,歷史不會重演 。但是,當然,你必須以史為鑒,思考如何避免那些類似相同的事情再度發生,是的,意識到你的責任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