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使用成癮易引發孤獨和抑郁
這里是VOA慢速英語健康生活報道
。2017年,全球使用智能手機的人數約24億
。到2018年底,全球超三分之一的人口將使用智能手機 。《手機營銷雜志》統計出的這些數字聽起來不錯,對吧?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隨時了解到更多信息
。然而,智能手機技術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它為我們提供了無限的信息
。我們無需等待 。當家人、朋友和全球更新動態時,我們的手機會響鈴、語音提醒、震動或是亮屏 。另一方面,這種即時獲取信息可能會讓人們上癮
。一些人可能會因此感到孤獨、焦慮和抑郁 。該發現來自于舊金山州立大學2018年的一項研究,該研究發表在《神經調節》上
。埃瑞克·佩珀(Erik Peper)和理查德·哈維(Richard Harvey)是該大學的健康教育教授
。他們主導了這項研究 。兩位教授在向媒體發表的聲明中表示:“過度沉溺智能手機與濫用其他類型的藥物無異
。”佩珀解釋說,對智能手機上癮在大腦中形成的聯系與毒癮類似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聯系慢慢成型 。此外,依賴社交媒體可能會影響個人的情緒狀態
。兩位教授詢問了135名大學生關于使用智能手機的情況以及感受
。他們發現,“使用手機的學生最容易感到孤獨、抑郁和焦慮 。”佩珀和哈維并未指責用戶對技術上癮
。他們指責“科技行業想要增加企業利潤” 。佩珀寫道,“更多的關注、更多的點擊,意味著有更多的利潤 。”研究人員警告稱,科技行業的員工知道如何操縱用戶的大腦,把我們變成癮君子
。不過,研究人員也提出了反擊的建議
。他們說,我們可以訓練大腦,減輕對手機和電腦的依賴程度
。佩珀建議,關閉推送通知以及其他類似的消息提醒
。我們的大腦路徑曾經會發出環境危險的信號,而這些即時通知會激起人腦中相同的路徑 。然而,后者警告的并不是大型食肉動物在尋找獵物,而僅僅是提醒我們鞋子打折,或者高中同學正在拉斯維加斯享用漢堡 。通常情況下,我們的手機會分享一些看似關鍵卻無關緊要的信息
。同樣,大腦也會看到這些通知 。這就是根源所在 。所以,直接關掉這些推送即可 。研究人員還建議,控制回復短信或電子郵件的時間和地點
。你不必一一回復所有問題 。當然也不需要立刻回復 。他們還建議,限制花費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
。如果你想時刻留意Facebook朋友的動態,空出一點時間處理即可 。規劃一天中的某個時段專心完成重要工作,并且不允許任何電子產品打擾 。佩珀的兩個學生分享了改變使用電子產品的方法
。學生克哈里(Khari McKendell)關閉了社交媒體賬戶
。他說,他還是會打電話、發短信 。但他補充說,他想花時間與朋友面對面交流而不是網聊 。另一名學生塞拉(Sierra Hinkle)表示,外出時不戴耳機了
。她表示,這讓她更加關注周圍的環境 。和朋友們一起去酒吧或餐館,他們都把手機放在桌子中央 。第一個摸手機的人要請所有人喝飲料 。塞拉說,她和朋友想充分利用電子設備的優勢,而不會任其“奪走真實的生活體驗”
。以上為健康生活報道的全部內容
。安娜·馬特奧為您播報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