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查爾斯·達爾文最著名的身份就是《物種起源》的作者 。但是他寫的最后一本書現在卻很少人關注 。這本書名為《因蚯蚓活動而產生的腐殖土》 。達爾文非常喜愛蚯蚓:他在書中描寫了蚯蚓的習性和土壤耕作能力,他甚至在研究時保留了幾盆滿是蚯蚓的泥土 。
但他對蚯蚓的癡迷遭到了某些人的嘲笑 。“有一幅著名的漫畫,在畫中老年達爾文站在中間 。他由猴子進化而來,而猴子則由蚯蚓進化而來 。”
奧拉夫·施密特是都柏林大學的土壤生態學家 。他沒有批評達爾文對蚯蚓的興趣 。“我喜歡蚯蚓,蚯蚓是種神奇的動物 。它們是我們的朋友,而且它們真的非常重要 。”
他認為,其中一群尤為吸引人的蚯蚓是穴居在深層土壤的“深棲類”蚯蚓 。“它們一生都生活在土壤中的一個垂直豎洞里 。它們只在晚上出來活動,”尋找肥料和稻草之類的食物,“然后把食物拖進洞中 。”
它們體型較大 。這使得它們特別容易被耕地的犁傷到 。“因為它們太大了,所以會被斬,并暴露在鳥類面前,它們居住的巢穴也會被毀 。”
施密特和他的同事瑪麗亞·布里奧尼斯分析了耕作與12種蚯蚓的健康狀況之間的關系 。他們閱覽了世界各地長達65年的農田研究 。
他們發現,在耕作量大的農田中,一半的蚯蚓都消失了 。但當農民開始采用免耕法或保護性農業,約10年以后蚯蚓的數量就會“爬”回正常值 。這項研究發表在《全球變化生物學》期刊上 。
達爾文寫道,“犁是人類最古老、最有價值的發明之一;但是,早在人類出現以前,蚯蚓就已經在定期耕種土地了,而且蚯蚓還會繼續耕種下去 。”施密特表示,就像蚯蚓在照料土壤一樣,反之亦然 。“如果你照料了土壤,那你也照料了蚯蚓 。所以這是個好消息 。”
謝謝大家收聽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我是克里斯托弗·因塔利亞塔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