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自1988年首次發現系外行星以來,天文學家已經將超過3500顆系外行星收入目錄 。
“正在展開的部分啟示和變革是,實際上行星的數量極為豐富,這意味著潛在的生命孵化器在宇宙中無處不在 。”
凱萊布·沙爾夫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天文學家兼《科學美國人》的博主 。他參加了3月22日在紐約大學舉行的有關宇宙生命的的談話 。他被問及系外行星數量豐富這一新認識對發現生命的可能性有何意義 。
“我認為,這肯定會增加我們找到答案的幾率 。我認為我們可以自信地這樣說 。因為我們不知道20年前其他恒星周圍有這么多行星,這也意味著我們周圍有很多行星 。因此,我們得到答案的幾率一定會發生變化 。”
“因為我們此前認為行星數量稀少 。假設太陽系在這里,你要用1000光年才能到達下一個行星系 。研究這些行星對我們來說非常困難,因為它們離我們太遠了 。所以我要像政治家那樣,對這個問題繞下彎子 。可以肯定的是,行星數量豐富會增加我們獲得答案的幾率,這非常重要,不要低估它的重要性 。這對其他生命存在的實際概率有何意義?出現頻率是多少?如果要我完全誠實地告訴你,我會說我們也不知道 。”
聽眾朋友可以在紐約大學新聞網站上觀看90分鐘完整版的討論,參與討論的有沙爾夫、《科學美國人》的李·比林斯和《華爾街日報》的科學作家羅伯特·李·霍茨 。訪問journalism. nyu. Edu網站,搜索“卡夫利科學傳播談話系列”即可 。
謝謝大家收聽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我是史蒂夫·米爾斯基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