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混凝土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材料之一 。“這種消費模式產生了沉重的生態代價” 。魯茲貝赫·沙薩瓦里是萊斯大學的材料科學家 。“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有大約5%至10%來自混凝土生產過程 。”
他表示,減少排放量的其中一種方法是增加混凝土的強度和韌性 。這樣在建設中混凝土的使用量就會減少 。但是,要讓混凝土變得更強韌,就要先了解混凝土的缺陷 。
所以,沙薩瓦里是和他的團隊研究了雪硅鈣石這種巖石的不足之處 。這種巖石可以模擬濕水泥,而濕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成分 。他們發現,如果按照特定結構進行排列,那這種巖石的一些缺陷實際上使這種巖石更加堅韌 。這聽起來似乎有悖于常理:缺陷反而成為了一件好事?
“缺陷通常被認為是材料不好的特征 。但當涉及到水泥或混凝土等復雜系統時,情況卻并非如此 。實際上,這可能是增強韌性或是得到更多好東西的機會 。”該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期刊上 。
沙薩瓦里表示,下一步是優化混凝土的組成,把這些缺陷變為益處 。可以改變制造溫度或雜質的混合比例 。“因為我們幾乎在世界各地的每座建筑、每坐橋梁、每條公路上都使用混凝土,即使對其性能進行微小的改變就可能對能源消耗、二氧化碳足跡等產生重大的影響 。”同時,這也會減少混凝土的使用量 。
謝謝大家收聽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我是克里斯托弗·因塔利亞塔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