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有一分鐘時間嗎?
水獺和其他群居動物一樣,必須仔細權衡一下群居的利與弊 。群居生活使捕魚更加容易,這似乎很不錯,但是群居對社交生活也有壞處 。更多的水獺意味著疾病傳染的幾率也就越大,也可能會引發更多的矛盾沖突 。所以,他們會通過在“聚散型群體”中的生活來平衡壓力 。
“這其實就是不斷地分散,然后融入到更大的群體中 。”
阿迪·巴羅卡斯是美國懷俄明大學的生態學家 。為了了解導致這種社交動態的原因,由懷俄明大學和阿拉斯加漁業和捕獵部門組成的巴羅卡斯的團隊,花費數十年的時間對威廉王子灣附近阿拉斯加地區的海岸水獺進行監測 。為了進行觀察,他們使用了動態感應照相機捕捉技術以及無線電追蹤技術 。
“這些廁所相當于水獺使用的公共廁所,看起來它們在水獺的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的確,水獺群是圍繞廁所形成的 。這很容易理解 。通過調查公共廁所,一只水獺就可以嗅出還有多少只水獺在這個區域,以及有哪些水獺在這里 。
研究人員發現,與打扮、玩耍等社交行為相比,水獺會做出更多的信號行為,比如,嗅探、身體摩擦或小便,這些行為發生在他們稱為交叉公廁的地方,通常這些地方位于水域的匯合處 。
得益于所有的交際性信號,這些交叉公廁更有可能舉辦融合活動,最終使多達18只水獺聚集起來 。換句話說,水獺把公廁視為一個交流信息的地方,就像是集市中心一樣 。
因為公廁地點是跟據物理地形確定的,所以物理環境的復雜性在決定水獺社交行為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
接下來,研究人員想知道水獺在公廁的交流方法及交流內容 。
“我們常常發現水獺在公廁嗅來嗅去,同時它們也會排泄,而在排泄前,它們會做一些儀式化的行為,我們稱之為‘排泄之舞' 。”
它們試圖嗅到什么氣味呢?哪種嗅覺器官在起作用?水獺能控制它們留下的氣味嗎?誰會觀看這種排泄之舞?
最重要的是,為什么沒有一只水獺想著沖廁所呢?
謝謝大家收聽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我是杰森·古德曼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