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亞里士多德等思想家曾經猜測味道的起源及舌頭如何感知甜、苦、咸、酸等味道 。
“我們幾年前的研究曾發現大腦皮層區域中的特定區域神經元代表著不同的味覺,因此就會有甜味區、苦味區、咸味區等等 。”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感官神經科學家尼克?雷巴說道 。
雷巴和他的同事研究發現實際上即便沒有舌頭你也能夠嘗出味道,而這僅需要對大腦中司職味覺的島葉皮質進行刺激即可 。
這樣的結論是基于對老鼠進行的實驗,他們在老鼠大腦內植入了光纖電纜,它發射的激光束會刺激神經元 。
通過刺激老鼠大腦中的“苦味”感官,老鼠會變得脾氣暴躁,即使舌頭沒有實際接觸,它們也仿佛吃了苦一樣 。
而另外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喂老鼠苦味的東西—但卻又刺激它們大腦中的甜味區,這樣完成了由苦到甜的轉變 。
“我們做的是增加甜味,但僅僅是刺激老鼠大腦,而不是實際上喂它們真東西 。”
想想咖啡里面加的糖—而這次是在大腦里面添加 。
這項研究已在《自然》雜志上發表 。
雷巴表示這項研究表明,我們對于味道甜味代表著好,苦澀意味著壞等許多基本判斷實際上都與大腦相關 。
而那個在大腦中加糖的想法?
我想這是科幻小說的觀點,將來可能人類會有所應用 。
但今天的科幻小說可能就是未來人類添加的那份人工甜味劑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