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一段時間以來人類一直通過合作的方式獵殺大型獵物
而當人類首次到達一個新定居點后,通過那個地方大型動物的滅亡速度就可以證明這樣的結論 。
現在科學家們對我們人類在一系列陸地及海洋生態系統中掠奪成性的本性已經有清楚的認知 。
但這種認知不是特別美好—這是因為我們本身具備的肆意獵殺習性所致 。
研究者們對陸地及海洋中的2225種獵食者進行了調查 。
而且他們將生態系統中這些非人類的捕食者的行為同人類進行比較 。
也許結果并不令人稱奇,與其他捕食動物相比,人類對于重要大型食肉動物的獵殺比例要高很多 。
但最大的區別在于我們人類所獵殺的數量 。
捕食動物們一般會獵殺年幼或體弱多病者 。
反觀人類方面,陸地,特別是在水中的獵物全部通吃,而且獵殺的是不成比例能夠繁殖下一代的健康成年個體 。
人類的如此行為產生了重大影響 。
獵殺能夠繁殖下一代的成年動物,尤其那些成熟緩慢的個體,對整個物種都會造成長期危害 。
因此這篇研究的作者將人類稱為“超級捕食者” 。
這項研究的結果已經在《科學》雜志上發表 。
他們稱可行方法就是鼓勵包括更少獵殺在內更為持續的行為,而且可以仿效其它動物留下完全成年個體繼續維持其種群數量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