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美國之音慢速英語農業報道
。隨著人口的增長,對包括海產品在內的食品需求也在增加
。世界銀行預測到2030年,70%的魚類需求來自亞洲國家 。世界資源研究所最近調查了世界魚類產量 。該組織稱到本世紀中葉全世界魚類產量需要至少翻倍才能滿足這樣的需求,稱全世界的海洋、湖泊和河流已經被捕撈到極限,稱必須通過水產項目和養魚場的方式生產更多魚類
。加州帝國社區就有這樣的一個漁場,該社區在墨西哥邊界北部26公里處,克雷格·埃利奧特是帝國鯰魚公司的合伙人
。“我們可能是密西西比這邊最大的鯰魚農場,加州最大的鯰魚漁場
。”埃利奧特說他的公司每周向亞洲雜貨店運送數千公斤的魚類,去這些商店的很多顧客都希望買到活魚
。“事實上我們還供不應求
。”隨著對海洋食品需求的增加,養魚場的數量也在增加
。邁克·偉林斯成立了Aqua-Spark公司,該公司從事養殖業投資 。“這是個相對年輕的產業,每年增長率大約9%,我們希望未來幾十年能繼續增長
。”偉林斯說中國農場養殖的魚類比任何其他國家都要多,他說美國的漁場很少
。“美國主要依靠野外捕撈和進口,美國的養魚業只占全世界的1%
。”克雷格·埃利奧特說讓養魚場盈利并不容易
。“讓這么大的小魚在18個月到兩年時間長成兩三磅,這樣久的成長期,會在很長時間沒有回報,所以有的人賺到錢,有的沒有
。”同時也有環境方面的擔憂,內森·韋弗是一位環保人士,他說養魚場沒有食用的魚飼料和廢物會對其他物種有害
。“我們喜歡吃的很多魚類都是大型捕食型魚類,比如金槍魚和鮭魚這樣位于食物鏈第二或第三層的生物
。所以要養殖這種大型食肉動物,就必須給它們喂養小魚,我們擔心讓金槍魚和鮭魚漁場保持運營,結果就必須捕撈海洋中全部的小魚 。”但世界資源研究所稱政府政策、技術和民間力量已使養魚場有了改善,稱美國一家連鎖食品店只出售不適用殺蟲劑、抗生素或添加生長激素的魚類
。這就是美國之音農業報道,我是凱蒂·韋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