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在2011年美國大學排名中位列第三,是毫無疑問的名校,更是很多中國學子留學美國的DreamSchool,對于打算留學美國申請美國大學的學生來說,能申請到耶魯大學絕對是對自己能力的最終肯定。然而,每年申請耶魯大學的學生有很多,耶魯大學是如何從每年蕓蕓眾生的申請者中挑選研究生的,或者說,什么樣的申請者,才能從每年上百份的申請材料中脫穎而出呢?耶魯大學地質暨地球物理系教授在一定程度上透露的耶魯大學的招生偏好及招生準備,對于留學美國申請耶魯大學的學生來說,可以參考一下。
第一階段:申請分等級
我任教的耶魯大學地質與地球物理學系每年收到一百到一百八十份入學申請,從中選取十至十五人發出入學許可。我們審查委員會首先根據學生的學業成績、修習科目、介紹信、自傳、GRE、TOEFL分數、研究成果(學、碩士論文)等將學生分成上、中、下三等,提報教授會議,教授們就個人的專業范疇對個別的學生可以更改評監的級別或從中等「解救」到上等,或從上等降級,之后,我們再把上等生根據其研究興趣分到本系的四個學術分科里去,再逐一討論,評定名次,各組的前四人列入「夠格」的候選名單,這是第一階段。
這第一階段的選拔根據一些比較硬性的標準,譬如說外籍學生TOEFL在580分以下不予考慮、基本學門訓練不足者剔除、中國學生GRE數學性向在95%以下,語文性向400分以下出局。
第二階段:實際因素需考慮教授需求
第二階段則考慮到一些實際性的因素,譬如說甲教授指導學生人數已經太多,不堪負載,即使有很好的學生只好割愛;又如助教的搭配,能說流利英語的學生受到重點照顧,例如,乙教授有重大研究計劃,經費設備一應俱全,只欠學生,則有這方面研究經驗或興趣的學生可得到拔擢。因此第二階段中,「人治」的因素大增,個別教授的保薦與偏愛往往能使排名在后的優等生雀屏中選。
總結來說,基本的成績首先要夠一定水準,然后個別的研究興趣與經驗,及教授的研究經費及學生結構等「人事」性的考慮,則成為最后決定因素。一般而言,有研究經驗及文章發表的學生往往能在最后一關脫穎而出。
申請千篇一律 成敗在個人能力
我們招收的中國籍(大陸、臺灣)學生通常在國內多半已有碩士學位或已是研究生,多數并有文章發表,若是大學畢業生則必然是全A學生,TOEFL和GRE成績領袖群倫者。中國學生的介紹信往往千篇一律,好話連篇,而寫信的教授素不相識,因此介紹信的推薦份量往往不如美國學生。此時,學生本人的研究自述變得非常重要,成為我們認識學生的智識、文筆、情操、興趣、動機的主要根據。
我們認為,事在人為。聰明能干、自動自發的學生是我們的最愛。一方面,這樣的學生能自已開創,創造形勢,化不可能為可能,成為有原創力的研究伙伴,自行整合校園乃至校外的研究資源,開發研究經費及課題;另一方面,這樣的學生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在學期間老師有教學相長的收獲;畢業以后,光照學界,老師與有榮焉。
由此可見,耶魯大學的招生標準既嚴格又靈活。嚴格的是申請者的硬件成績,成績達標是耶魯大學招收的基本標準,不合格者一律淘汰。而寬松靈活的是教授的喜好和研究領域。因此,留學e網建議那些有一定的研究經歷的優秀學生要抓緊時間與耶魯大學教授套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