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科技大學IT專業研究生王天為告訴記者:“我電腦方面比較熟,平時用自己所學知識修電腦,基本可以掙到生活費。另外,我還買了車,可以提供上門服務,這樣時間較為靈活,也不至于耽誤學業。”
相對于在校生而言,離開象牙塔的中國畢業生開始直面人生的艱辛。
在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附近,27歲的悉尼大學經濟學碩士李亞楠正忙著賣豆漿。在未找到理想工作的情況下,這個剛畢業不久的小伙子沒有氣餒,而是想法自主創業并積極行動,以一個5平方米左右的豆漿攤作為自己職業生涯的起點。
已經移民澳大利亞的李亞楠告訴記者:“我始終有個夢想,那就是把豆漿做成像可口可樂一樣的世界名飲。現在,我正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據李亞楠介紹,他已經給自己的豆漿注冊了商標,配方也已經基本定型,目前利潤基本可與租金相抵。“萬事開頭難,雖然每天很累,幾個月來也曾感到沮喪,我對未來還是充滿信心,”他說,“本人最大的財富就是年輕,萬一當不成老板,大不了再找工作嘛。”
說著說著,李亞楠又忙著招呼顧客了。
新南威爾士大學中國碩博學者聯誼會主席李冠中告訴記者,澳元升值對一些產業造成負面影響,兼職工作機會隨之減少,加上想打工的學生眾多,兼職工作并不好找。“據我所知,絕大多數中國學生家庭條件并不那么優越,不少人的日子過得比較緊,”他說。
談到當地中國留學生的總體情況,李冠中說,新情況下,他們的求學之路會較前人更加艱辛,前景也更具不確定性,但機會和選擇也會更多。這需要他們付出更大努力來爭取成功。總體而言,面對挫折和艱辛,他們越來越成熟和淡定。
就留學生勤工儉學,中國駐悉尼總領事館教育參贊白剛提醒說,留學生通過打工緩解生活壓力無可厚非,但一定要處理好學習和打工之間的關系,不能因為打工而耽誤了學業。
在采訪中,記者注意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壓力,這些中國80后并沒有多少人抱怨,相反,不少人表示,吃苦也是一種福氣。